依托“能人”江油扶贫产业越做越红火

16.12.2016  19:06

 

        □记者 周金泉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如何用好扶贫产业发展资金,让它发挥更大作用?江油市的小溪坝镇、敬元乡立足长远,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一部分“能人”已经发展成功的养殖业和旅游业中,让贫困户不担风险,就能年年“保底分红”。
实施蛋鸡寄养稳稳当当分红
    “我家两个人,每人就得了200元的红利。”12月12日,小溪坝镇鲜花村六组贫困户熊世清幸福地回味着20多天前镇里举行的那场蛋鸡寄养产业分红发放仪式。她说:“简直没有想到,通过蛋鸡寄养,让我们贫困户每年每人稳稳当当就有200元分红。这比我们自己养鸡担风险好多了。
    蛋鸡寄养,正是小坝镇今年6月后新兴的产业扶贫模式。“我们把精准脱贫的发力点放到产业上,最初仅仅局限于老百姓本身,给他们发放一些经过畜牧专家推荐的德国罗曼蛋鸡苗和苏太母猪。”小溪坝镇党委书记杜斌说,“但后来我们发现,他们单家独户的根本卖不起价。有的又因缺劳力、缺技术,根本无法养,养死的、不下崽的都有。发展产业必须找能人、大户、专合组织和企业。
    小溪坝镇域内有家川通农场,近年来一直经营得不错。杜斌说:“他们的品种和我们发给贫困户的罗曼蛋鸡差不多。我们就跟业主谈,采取蛋鸡寄养模式,由镇上投入40万元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采购2500只蛋鸡苗投放到农场并补贴业主建圈,业主每年按投入金额的20%为贫困户保底分红。
    今年6月开始,蛋鸡寄养迅速实施。根据小溪坝镇和业主的约定,每年总共分8万元的红,每季度支付2万元。而镇上也将红利进行了合理“计划”:一是设立一般帮扶基金,确保全镇贫困户人均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标准,普遍分红;二是设立特殊帮扶基金,为一部分尚达不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兜底”;三是设立集体发展基金。
    川通农场场主曾又兴说:“镇上注入的资金,缓解了我扩大规模的资金压力。而且,我的鸡养得肯定也比贫困户好得多;同时,我的鸡蛋也做出了广告和品牌效应,效益也好得多。
    杜斌说:“我们选择川通农场搞蛋鸡寄养:一是蛋鸡风险可控,除了卖蛋以外,蛋鸡淘汰了还可在农场的农家乐就地消化;二是业主是本地人,人品好,有爱心。
入股旅游公司分享生态红利
    据记者了解,江油市针对每个贫困村都有一笔50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并规定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发展产业。但是,要找到一个好的产业,对一些贫困村却是一大难题。
    “贫困村脱贫,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而产业项目就是不好找。我们多次出去考察过,问过花椒、李子和车厘子。但对我们山区来说,不是运输、销售渠道有问题,就是气候不适合。”敬元乡敬元村村主任李小蓉说,“但我们这里生态好,发展旅游前景好。这几年,江油市永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我们这里搞的漂流项目,生意好得很。我们从6月开始就主动找老板谈,双方有了合作意向。
    经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乡党委政府和市扶贫移民局积极努力,今年8月,敬元村与永超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李小蓉说:“村上投入12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公司在建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项目。合作期为5年,每年公司保证给我们分红10万元。
    据敬元乡党委书记刘涛介绍,敬元村与永超公司的股份合作,是一种“村民不参与管理式”的固定分红,稳赚不赔。合作结束之后,村里还可拿回股本金。刘涛认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如果发展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市场波动太大,风险不好把控,而且老百姓的思想也难以统一。敬元村结合自身优势,入股旅游公司,解决了贫困村长期的增收问题。
    “公司就要将第一笔10万元的红分给我们了,我们已经完成了登记造册,再过几天就要分给村民。”李小蓉说,“我们准备把每年分红的60%分给除贫困户外的全体村民,20%分给贫困户,20%归村集体统筹使用;三年后,分红比例调整为村集体20%,老百姓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