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新山乡
新山傈僳族乡的梯田。
米(易)会(理)路建设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这条全长52公里的道路建成后,不仅能缩短两地间的通行时间,更打开了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大门。米易县新山乡人和丙谷镇芭蕉箐人便是先行者之一。两地群众正在谋划如何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
两地处于“攀西江南”米易县和素以美食闻名的会理县之间,这里有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傈僳风情
杜鹃花海
一路盘山而行,我们来到位于新山傈僳族乡的傈僳族风情园。这个大型农家乐已初见雏形。
新山是我市傈僳族聚居地之一。傈僳族风情园占地35亩,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风貌、格局、布置上凸显傈僳族文化、民俗。
新山傈僳族乡人大主席团主席白廷伟介绍:“傈僳族风情园一期规划了6套住房,主要提供季节性接待,园内还规划了傈僳族文化活动中心及休闲广场,预计在4月底5月初建成。”
二期项目主要打造刀杆广场和傈僳族文化展览馆,为节庆和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活动提供场地。三期主要着力于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服务及配套设施设备建设。风情园建成后,可以一次性接待300至500名旅客。
记者还了解到,新山傈僳族乡还有一道非常有特色的风景——景观梯田。
该乡是如何打造景观梯田的?白廷伟说:“今年试种了几批油菜,效果不错,明年将扩大种植规模,并保留部分水田,让旅游观光、农户增收两不误。同时,计划让区域内新建的屋舍按照一定的方案修建,以此统一风格和特色。”
杜鹃花海
沿傈僳族风情园上行,记者感觉到车外气温持续下降。同行的芭蕉箐村村委会主任张在林介绍,观顶位于龙肘山山腰附近,常年气温较米易县城低8度左右,有时冬天会下雪。
张在林带着记者从观顶岔道徒步走进山林。一路上,不时看到一片片零星的杜鹃花。
“观顶有什么风景?”记者问。张在林说:“每年四五月份,观顶的杜鹃花就会成片开放;七八月槭树科的树木叶子变红,非常漂亮;九十月甘海子的华山松松子成熟,冬季常见雪景。山林中,还能采摘蕨菜、木耳、蘑菇等。
张在林说,他们准备修建一条步道,既保持当地原生态环境,又方便游客行走。
龙肘山之美
从观顶岔道向右上行,山路较之前更险要。下午2点,虽然阳光充足,但山顶风大,气温更低,我们裹紧外套。“龙肘山海拔3585米,山顶气候寒冷,温度要比县城低10度左右。”张在林说。
登上山顶,豁然开朗,顺着山脊向小龙肘山的方向走,就踏上了一大片黄草地。张在林说:“山顶上的草地六七月抽叶,到时就是一大片绿地毯。”
沿草地一路前行,10分钟后,就看到了成片的杜鹃花,有白有红,在太阳的照射下近乎透明。大片杜鹃花丛中有条小道,表明这一带时常有人造访。
张在林介绍,龙肘山主要景观有四五月份的万亩杜鹃花、六七月份的平畴沃野、冬季的千里冰封和亘古不变的层峦叠嶂秀美山峰,目前这里更适合身体素质较强的游客。
对于龙肘山的景点打造,张在林说:“计划从观顶架索道上山,再按走势修一条长8公里左右的游步道,一直到小龙肘山。但是山顶上的地形比较独特,游步道如果修在草地上,周围就没有遮荫物,修在杜鹃花丛里,势必就会破坏其的生长环境,目前正在找折中的方法。”
特色美食
午饭,是在观顶吃的特色铜火锅。鸡肉、火腿、腊排骨熬的高汤,烫着现摘的牛皮菜、莴笋、藕、土豆和生菜,大锅里煮好了土豆酸菜汤,打的蘸水里就着不知名的辣椒,辣得让人“喷火”,驱散了寒意。
吃着饭,谈芭蕉箐的饮食文化:铜火锅基本上是每个农户家里的必备灶具,根据口味不同,有的辣,有的清淡;土豆酸菜也是家常菜,因为高山上的村民擅长种土豆,酸菜则是为了保存白菜而腌渍出来的;清水鱼,主要材料来自这里的马鞍山、芭蕉箐、三岔河、秀水河、三角塘等七个中小型水库,鱼吃农户自制的青菜饲料长大;另外还有酸菜炖猪脚、农家九大碗、杀猪饭、羊肉汤锅、油底肉等农家菜也很出名。
“山上还放养了鸡,散养在山上,连蛋都下在山里,农户看到母鸡带着小鸡回来才晓得下蛋了。”丙谷镇党委副书记马团勋笑言。
山里路不好,农户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经常看到一亩地里种着牛皮菜、葱、蕃茄、茄子等蔬菜,整一个大杂烩。这些菜卖相不好,但胜在绿色无污染。
马团勋告诉我们:“整个芭蕉箐依托自家水库、果园等建成的农家乐不少,都是凭借着各自的特色打响了招牌。”
枇杷水乡
从垭口收费站驶离京昆高速,沿214省道拐进芭蕉箐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前行,一路上蕃茄、四季豆、茄子、辣椒、玉米、葡萄、枇杷等果蔬密集,其中最多的是枇杷。
2000年以来,芭蕉箐村的枇杷走出深山,畅销各地。2012年,芭蕉箐旅游新村一期建成,村民们开始经营乡村游。
马团勋介绍,芭蕉箐共有7个旅游新村建设点。其中,4个在建,建成的3个共有床位500余张。今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爆满,一床难求。
马团勋说,芭蕉箐旅游新村沿米会路布局,能为游客提供吃、住、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自驾游线路推荐:
路线一:芭蕉箐——小坪山——观顶——龙肘山——甘海子
路线二:新山傈僳族乡——观顶——龙肘山——甘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