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新经济孕育新动能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粗放式发展模式下,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而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尚存在着短板。
正视问题,中国政府决策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过去几十年来,围绕需求侧的管理就像是西医治病,发现问题就把它熨平。而供给侧改革则像中医养生,是从调整身体肌理方面使人健康。”达沃斯论坛嘉宾、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说。
这种从生产供给端入手,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发展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的改革之路,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获得了更多认同。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贡献者,占GDP的半壁江山。同时,中国积极发展制造业,推进供给侧改革,旨在将一些效率较低的部门转型为基于市场且富有竞争力的生产部门。“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涉及的各主要领域,全世界都期待中国发挥关键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绝对正确的,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通过刺激国内消费、刺激服务业经济发展,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释放增长活力。
“眼前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面对产能过剩、去产能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今后五年中国钢铁的产能要去掉1亿—1.5亿吨,煤炭产能要去掉5亿吨。
徐绍史介绍,2016年中国煤炭去产能将达2.8亿吨,涉及需要安置的员工70万人,要去掉的钢铁产能是4500万吨,涉及需要安置的职工有18万人,“为此,我们制定了八个配套文件已经下发,现在正有序地推进。”
“改革自然会带来一些社会成本,如产业升级,先进技术的应用会造成一些工人下岗。”艾德维说,“但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领导层对改革进程精心设计,步骤稳妥有序。”他表示,中国的改革计划很好地吸纳了工业革命的好处,同时把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可谓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与会专家注意到,中国在推进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来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还在积极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引领,通过市场环境来支持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使得新动能更快成长。
从被称为中国“工业4.0”规划的《中国制造2025》到“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中国创新正在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新兴行业实现两翼突破。从“十三五”规划将创新视为第一大理念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创新正在顶层设计和草根力量两端共同发力。
伴随着人工智能、VR技术、无人机等成为论坛热议话题,专家们看到,中国有更多的原创技术产品能够得以更快地进入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在中国发展环境的改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下,科技和商业互相借力,实现了更快发展。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会上表示,中国创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孵化器等一系列政策、舆论环境引导,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中国的创业人数越来越多,创新的企业层出不穷。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今天增长速度稍微慢一点,借此机会调整到位,未来能够对世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