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四川实践登上《新闻联播》头条!

19.09.2016  16: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尤其是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今年以来,各地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 昨日(17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便重点关注了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条被称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缩影”的转型之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就让微观君带着川迷们先来回顾一下《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吧——

(以下为文字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观察

结构之变: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尽管离冬天还有两三个月,但是,在攀枝花市近郊的阿署达村,用于冬季老人休养的近百家农家旅馆,床位预订已经非常火爆。

去年冬天,13万外地老人涌到攀枝花过冬,全城一房难求。而在过去,别说外地人抢着来,就是本地人都不想呆。这张照片是摄影发烧友陈石存今年七夕夜拍摄的,攀枝花透彻的星空,引得网友无数惊叹。而几年前,他在镜头里看到的攀枝花却让人忧心。

因矿而建,因钢而兴,采矿、冶炼业在攀枝花经济中占比最高时达到90%。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钢铁基地,攀枝花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钢铁、煤炭等行业面临深刻调整,攀枝花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环境受约束的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

重新审视市场需求,梳理自己的资源之后,攀枝花发现,其实优势就在眼前。冬季20度的平均气温与充沛的日照十分适宜发展养老度假、旅游休闲等健康产业,而中国每年光新增的老年人就超过500万。

为培育新产业,攀枝花顶着财政收入下滑的压力,关停了100多家小矿山、小钢厂,压缩钢铁产能400万吨。在把传统钢铁产业减下来的同时,攀枝花把土地、资金等更多的资源加给了健康养老产业。而国家对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健康产业规划、医改方案的密集出台,更是让攀枝花乘上了东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兴办养 老机构、取消医保定点审批。昔日钢厂矿山聚集的山坡,一座座现代化养老院正在拔地而起。

作为全国唯一的资源创新开发实验区,攀枝花开始打造钒钛精深加工产业链,传统钢铁产业内部也在进行调整,市场前景广阔的高铁用轨成为主打的拳头产品。

如今,攀枝花健康养老、旅游文化以及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从无到有,在全市经济中占比提高到25%,并正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工业、建筑业占比下降到71%,但技术水平、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攀枝花的转型之路恰恰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1%,比第二产业高出14.7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9.7%。8月份,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1.8%,增速比整个工业增速快5.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增速加快。

攀钢集团攀枝花钒钛有限公司炼铁厂新3号高炉前,工人们顶着70℃高温进行生产。 四川日报记者 何海洋 摄(资料图片)

那么,攀枝花转型之路的支撑和底气在哪里呢?

微观君认为,一定离不开四川在全省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速度、力度和深度。

攀枝花的转型之路也正是四川在探索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成功案例。

近日在成都召开的全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透露,四川推进供给侧改革再出重拳:

1、用3年时间,进一步压减钢铁产能600万吨。

2、用3至5年时间,退出关闭煤矿215处左右,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3303万吨左右。

3、“去产能”落实不力,地方负责人将被约谈问责。

4、安排20亿元资金,对主动压减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企业实行梯级奖补。

5、11月前后,四川省将对市州“去产能”任务完成情况逐一盘点。

这是继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6月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7月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实施方案》等5个实施方案以来,四川省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的再次部署。

华蓥山滮水岩,关闭小煤窑后废弃在山中锈迹斑斑的运煤小火车。邱海鹰 摄

今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几乎每个月都会召开会议或出台政策,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安排,改革提速的同时,亦走向纵深,且效果初显。

加法

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补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五块短板”。

脱贫攻坚

近日,省上出台意见,在70个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为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川省将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标准化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监管;

生态环境

省委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四川省提出2017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8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00公里……

五方面同时“做加法”,为四川省补足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提供了坚实基础。

减法

翻开《四川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2016年工作要点》,“减”字贯穿通篇:对依法行政要求,今年省政府立法计划中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的修改废止项目占比力争达到50%以上;对“非行政许可审批”,四川省将不再保留这一审批类别……目前四川省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从过去逾800项减少到约280项。

降低企业成本、减轻实体企业负担,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的另一种“减法”运算。

全省直购电用户平均降价幅度约0.1元/千瓦时,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电价降幅达0.2元/千瓦时;

调整达万、广巴等9条线路货物直通运价;

扩大直购电试点参与范围……

政府密集出台的优惠政策,让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肖俊辉觉得“幸福来得突然”。“每年企业节省电力成本超过1000万元。”

通过加快市场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四川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税费、要素、融资、人力、物流六个方面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超过400亿元。推出直供电、天然气转供改直供等组合政策,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今年有望减负240亿元以上。

新“三大抓手”

四川创新提出“一提一创一培(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新“三大抓手”,强调通过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开展“制造+服务”试点示范、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今年四川省将安排资金10亿元支持技术改造和创新;放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支持领域,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

为做强企业品牌,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分别奖励企业200万元、100万元;对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经确认的,奖励企业50万元等。

为促进军民融合,四川省拟新增100户具备条件的民口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允许军用技术成果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则流动和交易。

去“三大法则”

面对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三大难题,四川总结出“三大法则”:

在去产能上,明确“分类指导”

对钢铁、煤炭、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加快整合重组,对传统优势行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力度,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逐一制定处置方案。

在去库存上,实行“长短结合”

短期来看,四川省将采取住房公积金向城镇稳定就业的新市民覆盖等政策措施,力争2017年商品住房库存规模比2015年减少10%。长期来看,四川省将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农业转移人口购房需求。

在去杠杆上,四川省坚持“积极稳妥”

“积极”体现在加大企业兼并重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和杠杆水平,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稳妥”体现在及时依法有效处置涉众性民间借贷、非法集资,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内容综合自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