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是你的支撑”——助残日全国各地扶残助残爱意洒满人间
新华社记者
“让身残者不再独行,让志坚者改变命运,我们永远是你的支撑……”5月15日,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当天,全国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让更多的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各地残疾人组织用制度保障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营造温馨港湾。
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各地残疾人组织呼吁全社会给予孤残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政策扶持:照亮助残之路
孤残儿童是困难群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格外关心。在工信部的协调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15日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了全国助残日公益短信。
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开展主题为“体育促进健康,运动带来改变”的体育助残活动。通过与志愿者“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心智障碍儿童及孤残儿童体验了拔河、篮球、小高尔夫等多项融合体育健身项目,让残疾人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喜悦。
中国残联发言人介绍说,在不少地方,全国助残日正发展为助残周、助残月,助残计划正常态化、机制化。
春风拂面的5月,因全国助残日变得格外暖心,更因社会各界助残公益人士的爱心善举变得格外温润。
专项补助:帮助孤残儿童回归社会
2011—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实施了“七彩梦行动计划”,这是一个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的救助项目。相当一部分城乡低保家庭的贫困残疾儿童受到这一项目的资助。
民政部2004年5月启动“明天计划”,用福利彩票募集的资金为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截至2014年,6万多名残疾孤儿通过“明天计划”得到了手术矫治,2万多名残疾孤儿得到了康复训练。累计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10.3亿元,共确定305家手术定点医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渠道和手术康复救治网络体系。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实施,孤残儿童在医疗、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得以解决。
爱心参与:让孤残儿童拥有温馨港湾
在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爱佑新生养护中心,有几十位特殊的护理员,他们是由民间爱心组织聘请来的专业医护人员,来照顾0-14岁的新收有疾病的儿童和术后需要护理的孩子。副院长周健告诉记者,引入这些社会组织,在某些环节更加精细化。
山东胶州市里岔镇东张应村有500多户人家,13年来先后有399名因残疾而遭父母遗弃的孩子被送到村里寄养。
记者了解到,对于每个申请寄养的家庭,福利院都会进行评估,村委会也会协助“把关”。只有那些自家孩子年龄在8岁以上、房子宽敞、男女主人善良勤快、身体健康的家庭才有资格抚养孤儿。
特殊设施:让残疾人一样享受便捷生活
生活在北京的盲人约有10万人。为了让盲人朋友和明眼人一样享受便捷的日常生活,北京市于2014年启动《北京盲人生活地图》项目。
如今,《北京盲人生活地图》已发展了260家公共服务机构,涉及与盲人生活相关的17个领域。生活在劲松社区盲人观察员秦鸣德联系了社区里的超市、银行、社区医院,让周围的盲人朋友享受到更加便捷、安全的日常生活服务。
公益创新:让他们一样实现“微梦想”
由广东省残疾人新闻宣传促进会发起的“微梦想”公益助残活动,自2014年5月起累计已为703位残疾人完成“微心愿”。
据广东省残疾人新闻宣传促进会负责人黄仲杰介绍,“微梦想”公益助残活动已在全省范围内征集到5000余份“微心愿”。
“我们争取将‘微梦想’活动常态化,发动更多社会爱心企业及人士关心、帮助残疾人。”黄仲杰说。
推广“类家庭”;让他们有个家
残疾人生命的质量,反映着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我们希望尽我们所能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李成红告诉记者,2009年她和丈夫在电视里看到福利院的爱心家园的招募信息,便参加了这一活动。
李成红口中的爱心家园是重庆市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打造的“类家庭”的养育模式。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的家庭寄养模式不同,该模式由一对合法的爱心夫妇担任“爸爸”和“妈妈”,在福利院提供的独立家庭式单元住房内,与4名儿童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
重庆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鹏梅告诉记者,自2007年起,他们已累计聘请24位全职妈妈,为近100名孤残儿童组建了爱心家园。目前“类家庭”养育模式已在北京、天津、安徽、四川、青海等地陆续开展。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认为,“类家庭”模式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可以给孩子们模拟出相对正常的环境,有助于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
今年4月,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90后”母亲卓玛才仁两岁的女儿被诊断为脑瘫。数十万元的治疗费用对来自牧区的她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卓玛才仁婉拒了爱心人士的捐赠,在西宁的一家青年旅店前卖起了“自救纸巾”。在过去不到1个月时间内,卓玛才仁已卖出纸巾3万多包,筹措经费近1万元。
“残疾人和他们的家人自立自强的精神,值得全社会‘点赞’。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还要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青海“爱在身边”志愿者公益联盟负责人郭保军说。(记者林苗苗、张楠、胡林果、萧海川、周润健、庞书纬、陈舒、刘恩黎、王垚、施雨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