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热带作物病虫害农药用量降低30% 系全国热区最少量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2日讯(记者 李杨) 根据农业部的安排,四川从2007年开始着手建设全国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网体系,并于2011年初步建成,基本实现了对主要热带作物病虫害的适时监测。目前,全省热带作物区已建成固定观测站6个,固定观测点12个,常年观察人员36名,病虫害信息联系人110名。
据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经过多年实践,我省逐步建立了年初病虫害预测、年底病虫害总结、专家统领、病虫害联系网支撑的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流程,使热区主要作物病虫害得到了及时的观测,有效的预防。近三年来,全省热区主要作物未出现大的病虫灾害,作物受灾程度也逐年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了30%,用药量在全国热区中是最少的。
由于受灾面积和程度减少,热区作物不仅产量提高了10%-20%,而且品质和质量方面也得到了保障与提升。四川热区作物产品已经连续三年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其中,芒果、荔枝、龙眼、早市枇杷、柠檬、石榴等产品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受到专家的好评和消费者的喜爱。
另外,热作病虫害监测与防控体系自建成以来,为农户生产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病虫害预防信息,降低了农户的农药使用量,减少支出三分之一。
据记者了解,由于绿色防控面积的逐年扩大,减少了治虫工作量,降低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使生产过程逐步趋于绿色环保。防控体系的建成更有力地保证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热作产业的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芒果、荔枝、龙眼、早市枇杷、柠檬近三年单位效益平均增长10%。去年全省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50元,增长12%。主要热作产品种植户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其他种植收入。其中,合江县荔枝2013年创下中国荔枝均价最高记录,达每斤20元。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这种由全国热作病虫害专家牵头,指导观察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倡导绿色防控,“全国一盘棋”的热作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的建设,为四川省热带作物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