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蒋方舟谈跟总理出访:以为会吓得拿不住纸

25.05.2015  10:36

  当地时间5月22日上午,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25岁的青年作家蒋方舟坐在一个由两国文化部门举办的“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讲台上。在她身边坐着的,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以及哥伦比亚文坛大佬马利安·庞斯福德、圣地亚哥·坎博阿。当然,还有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原以为自己会吓得纸都拿不住,结果还挺镇静。”北京时间5月24日夜,蒋方舟接受中国青年报独家专访时说。

  蒋方舟回忆,在铁凝和庞斯福德分致开场辞和一名哥方图书编辑发言后,她被安排首先发言。尽管1960~1970年代的“拉美文学大爆炸”曾给她带来“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的震撼,但她更关心拉美年轻一代作家的创作——他们如何面对马尔克斯的影响,又如何“痛叛”他?

  蒋方舟告诉记者,她最近读了哥伦比亚70后作家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的小说《告密者》。巴斯克斯被誉为马尔克斯之后最好的哥伦比亚作家,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拉美的一段隐秘历史,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文学大爆炸’时期的写作”。

  蒋方舟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二战这段历史,被各国当代文学书写了无数遍。然而,在拉丁美洲的土地上,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却是历史的盲点。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文学的力量。

  蒋方舟在现场发言中提出疑问:“一代一代的作家——包括到了今天,像我一样生活在社交网络中的年轻作家——能否守护传统?如同维护着一盏绽放着微弱光芒的灯。”她觉得,最终的答案应该还在马尔克斯的小说中。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在《迷宫中的将军》一书中写道,只要把萤火虫放进一小截挖空的甘蔗里,萤火虫就能活下来。“年轻的我,从古老的中国来到古老的拉美,穿越了大陆,飞行过海洋,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正在凿空一小截甘蔗,让文学这个萤火虫活下来,发出永恒的光芒。”作为中国当代最年轻的作家之一,她在现场这样说。

  发言后,有人开玩笑对她说:“听出你文学上的野心还挺大。

  蒋方舟读过很多拉美作家的作品。在她想象中,哥伦比亚是马尔克斯笔下尘土飞扬、混杂着汗液味道的故乡,而拉丁美洲是胡安·鲁尔福笔下荒芜的土地。然而,当她初到波哥大,才发现这里竟然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

  蒋方舟说:“听哥方的作家发言,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触止于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与中方作家交流中国文学现状后,他们也感到很惊讶,很高兴能有这么高级别的人文交流。我认为,李克强总理的出访,不仅仅是促进经济上的合作,更有文化上的重大意义。”她介绍,莫言去了安第斯大学开讲座,大部分听众都是哥伦比亚的年轻人,作品朗读的过程中有31次掌声。

  会后,蒋方舟还和哥方代表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他们很惊讶我这么年轻就已经写了这么长时间的书。一名图书编辑对我说,哥伦比亚最年轻的作家也在30岁左右。”蒋方舟说,“年轻的好处在于易于接受文学的多样性。80后作家从写作到生活,从写作习惯到目标,与前辈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蒋方舟认为,年轻人在跨文化交流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她说:“从文学的角度,不同国家的年轻作家的写作环境很相近——面对社交网络、大众媒体、都市生活构建起来的世界。从交流的角度上看,年轻一代最大的优势是语言和技术。”她说,自己和哥方的作家用英语沟通很顺畅,还留下了彼此的电邮,可以建立起长期的联系。

  蒋方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是文化部联系我参加这次人文交流活动的。交流团里还有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语系主任刘建……从人员组成可以看出,这不仅仅是文学的交流,还有艺术、音乐、人文的交流。

  从5月20日开始,从一句“来自拉美的早安”开始,蒋方舟每天都在微博更新自己的拉美之行。无论在锡帕吉拉镇(波哥大以北50公里的小镇——记者注)世界上最大的盐教堂,还是在哥伦比亚最著名的艺术家费尔南多·波特罗的美术馆,她都把见闻拍照,晒在自己的微博上,和普通的年轻游客没什么两样。

  记者注意到,蒋方舟最新的一条微博是:“前两天参加哥国国宴。总统府的夜景让我想起马尔克斯代表作《族长的秋天》的开头:随着鸟的视野,飞进总统宫的阳台,飞入凝滞的时光中。长桌中央是李总理和正在致辞的桑托斯总统。桑托斯总统很热爱文字,还是马尔克斯的朋友呢。PS,国宴虽好吃,就是等的时间太久了,连续换了三个休息室才吃上饭。

  瞧,尽管是跟着总理出访,她还是那个爱文学的年轻姑娘!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