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残疾人作家群体 看他们用生命书写生命

19.09.2014  17:09
  作家陈媛

        在他们面前,没有人有资格脆弱。

        抱怨命运不公的人,都应该读读他们的书。

        他们的写作,照亮自己,温暖人生

        他们用生命书写生命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黄里)“立秋以后,一直秋雨潇潇,没雨了又得为宣传新书的事情忙碌。我好想去地坛静静地放飞心情……”31岁的陈媛在日记里这样写到。

        陈媛,是一位脑瘫患者。她说的“地坛”是都江堰离堆公园里一片幽静的树林,心情不好、对未来迷茫的时候,她常去。因为喜欢著名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我与地坛》,她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地坛”,思考人生。

        8月30日,陈媛的长篇纪实小说《云上的奶奶》首发式暨签名售书活动在都江堰南桥广场举办,这是她加入张大诺的“励志真实自传”计划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在这个团队里,有许多和陈媛一样热爱写作的残疾人,他们以残缺之躯,用整个生命的激情,书写自己不屈的生命故事。

        陈媛的故事

        四季豆教会我算术

        由于只能用一个手指敲击键盘,20万字的作品耗费了陈媛三年的精力,祖孙二人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催人泪下。

        1984年,刚满一周岁的陈媛得了严重的小脑偏瘫,全身瘫软,四肢无力。

        为了让孙女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成长,奶奶提前两年办了退休。陈媛5岁时,奶奶决定自己来教孙女。祖孙俩买来笔和纸,从数字开始学。握笔困难的陈媛在奶奶“严肃”的目光下,慢慢学会了数字的写法。奶奶写下“3+2=”,让陈媛说出答案,陈媛摇摇头。奶奶就拿来5根四季豆,一边两根、一边三根。这个是2,这个是3,陈媛终于数出了3+2的答案。学完了数字,奶奶又买来认字卡片,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祖孙俩坐公交车,总是抢靠窗的位置,奶奶想让她看各种店招来学认字。

        直到12岁,陈媛才进了小学。有的同学因为嫌弃陈媛有残疾,不和陈媛一起“跳房子”,奶奶就拉着她的手一起跳;奶奶甚至还鼓励陈媛学会了骑自行车。陈媛也会撒谎,这时的奶奶就变得异常严肃,在奶奶眼里,这种行为是比她身体更严重的“残疾”。

        文学梦照亮人生路

        因为身体的原因,陈媛没有读完初中,在19岁时离开了学校。在家人的担忧中,奶奶又一次拉起了陈媛的手:“进不了学校,我们就在家里看书,自己学就是了。

        辍学的那个冬天,在成都的一个书展上,奶奶花了两百多元,为陈媛买了一套世界名著。陈媛不想让奶奶花钱,奶奶坚持要买,钱不够就向书展的工作人员求助。看着身体弱小的陈媛,书展工作人员终于答应给了奶奶最低的价格。

        买书的一幕幕,让陈媛内心涌动着巨大的感激之情。回家后,陈媛将买书的经历写成了故事,投稿给都江堰的报社。几天后,妈妈带回一张报纸,上面白纸黑字署着陈媛名字——《买书》见报了!陈媛抓起报纸,跑到院子里找到奶奶,祖孙俩人幸福的抱在一起,“媛媛,我就知道你行的!” 她也没有辜负奶奶的期望,散文、诗歌作品开始在《山花》《草地》等文学刊物上发表,还完成了长篇小说《残爱的祈愿》。

        2008年,携着文学梦一路驰骋时,5·12特大地震突袭了她的家园,在安置点和乡下暂住时,唯有一台志愿者捐赠的十寸笔记本电脑伴随着她的写作。

        “此时,我的人生导师张大诺找到了我,跟老师几番探讨后,他决定收我做学生,指导我创作《云上的奶奶》。”写稿可用电脑,但安置点没有网络无法传稿。为了发稿,陈媛要么到附近的商铺去借网,要么到当地电信大厅的唯一一台公用电脑上网。“不过为了不给人添麻烦,我要一直等到别人快下班时,才能把写好的稿子传一段给大诺老师。

        一根电话线的拯救

        2012年春天,陈媛被确诊为肌张力叠加综合症。这种病需长期服药,药物副作用太大,使人精神时而兴奋狂躁,时而萎靡不振。为了顺利创作小说,她停了药,每天清晨5点起床,晚上有时写到深夜,但是也因此,她的病开始恶化,最后不得不坐上了轮椅。

        陈媛想到了放弃,放弃创作,甚至一度绝望到想放弃生命。幸好,在网络的另一端,张大诺没有放弃,他让陈媛暂时停下书稿创作,对她进行心理抚慰与疏导。有半年多的时间,张大诺每天都会给陈媛打电话,最早的时候是清晨六点,有时是晚上八、九点,每次一通话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甚至一打就是半天。

        “他陪着绝望的我调整心态。我就像陷在沼泽中快溺亡的人,而老师就依靠一根绳索(电话线)死命将我从绝望边缘拉回来。如果没有老师,我这部书可能不能面世。”陈媛的日记里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