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 积极作为 不断开创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新局面
“脱贫群众的后续帮扶还存在哪些困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有没有具体方案?”……今年6-7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重点对2020年计划脱贫“摘帽”的县开展执法检查。这是2015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八轮执法检查。
制定全国首部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思想的地方性法规并持续多年开展执法检查,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路保驾护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出台决定,为依法科学有序做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法制支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省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积极作为。
2015年11月,省委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全省各级人大工作和建设作出系统安排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多次强调,省人大常委会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紧扣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
5年来,省和市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同级党委领导下,把党委的部署要求转化为人大工作的思路、方法和举措,持续提升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水平和加强自身建设,开创出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新局面。
更科学更规范 高质量推进地方立法
健全流域管理体系、创制性设立“区域协同”专章……今年6月举行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首次审议了《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草案)》。我省主动加强与贵州、云南等省市的立法协同,积极探索协同立法的体制机制,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正是“开篇之作”。同时,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人大协同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调研论证,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推进协同立法,动作频频。
立良法、促善治。紧扣省委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关切,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加强精准脱贫、全面创新改革、环境资源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制定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制定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助推全域开放;通过《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首次以单独流域立法的方式推进污染治理……各市州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新村聚居管理、历史文化建筑、流域环境保护等,制定了一批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切实可行的实体法规。
立法能力建设是开展好立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人大通过加强工作力量,搭建立法专家库、立法联系点、立法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做好立法工作奠定基础。省人大常委会选优配强专业人员从事立法工作,并增设了立法指导处,专门指导、协调市州人大立法工作。21个市州人大均成立了法制工作机构和业务科室,配备具有法学专业背景和法治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人大立法职能发挥得到逐步加强。
立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工作主导作用,牵头起草修订了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预算审查监督条例、阆中古城保护条例等一批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规。各地也积极探索完善涵盖法规起草、审议等各环节的立法工作制度。
更有力更有效 使监督真正“硬”起来
“我市个别机动车检测机构有不严格执行检测标准的情况,请问相关部门是如何加强监督和处罚的?”“目前我市秸秆禁烧主要靠行政命令和高压手段,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很大,请问秸秆禁烧管控如何疏堵结合?”
2018年12月,自贡市人大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特定问题调查,为各级人大监督工作走深走实提供了探索的样板。
近年来,各地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拓展监督领域、创新监督方式,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
围绕党的工作大局、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全省各级人大确定监督议题、明确监督重点,精准发力。助力脱贫攻坚,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对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组织执法检查;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省人大常委会持续对大气、水、土壤三部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开展执法检查……各市州也结合实际,突出人大监督的着力方向:达州每年4月和12月分别听取审议市级政府性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安排情况和执行情况报告;遂宁积极组织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对营商环境和民生工作的专项监督。
各地还不断丰富监督方式的运用。绵阳、乐山等市制定专题询问办法,巴中市打造“七个一”专题询问监督品牌,促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省人大常委会2015年率先组织对省政府相关部门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开展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后,宜宾、雅安、广元、南充等市持续探索开展对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评议和对被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不断加强对政府部门和被任命人员的监督。自贡、广安等市分别就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开展特定问题调查,增强监督工作的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人大监督真正“硬”起来。
与此同时,各地人大常委会注重以信息技术更新推动监督手段的发展。如今,省、市、县三级已实现预算联网监督全覆盖。
更贴心更满意 为民履职彰显代表初心
“车间开了几条生产线?”“税收、水电气、用工补贴落实没有?”……今年7月,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聚焦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经营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助推惠企政策落地实施、市场活力恢复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今年5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开展人大代表走访企业、群众专项工作的通知》,用3个月时间在全省集中进行。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20余万名人大代表走访群众160余万人、企业近7万家,收集反映问题13万余个,提出建议4万余件。
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调研、视察、走访、代表接待日、主题活动和公开联系方式等多种形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汇集民智。成都金堂县清江镇以代表“进社区联系选民、进院落帮扶群众、进企业服务发展、全程参与重大项目监督”为依托,代表联系群众做到制度化、经常化、专业化、全程化。全省各地积极搭建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建成代表“家、站、室”1.4万余个,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渠道进一步畅通和拓展。
为增强代表履职意识,更好发挥代表作用,2018年9月,在前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工作方案,选取雅安、眉山2个市,资阳市雁江区等3个县(区)和德阳广汉市高坪镇等2个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试点。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的“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入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围绕脱贫攻坚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建议意见,力所能及地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推动扶贫产业发展。省人大常委会还通过“清单制+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承办单位责任,完善办前、办中、办后与代表“三联系”制度,推动建议办理从“重满意率”向“重落实率”转变。
更完善更纯粹 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
“民法典体系构建有何特色?内容上有哪些创新亮点?”今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组成人员学习会,集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人大履职业务知识,增强履职能力。
每年举办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会,是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举措。从人大工作实际出发,省人大常委会创新提出建设讲忠诚有信念的政治机关、讲法治有权威的权力机关、讲责任有担当的工作机关、讲宗旨有情怀的代表机关的“四讲四有”人大新路径,并以此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全省各级人大协同努力下,全省人大工作呈现出新气象:人大干部队伍和机关活力得到整体提升。“‘四讲四有’人大建设,让我们找到了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也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温度。”来自基层的一位人大干部如是说。
“在基层人大工作的10多年里,我真切感受到现在乡镇人大工作蓬勃向上的势头。”雅安市荥经县严道镇人大主席秦年海说。
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组织建设更加完备,也是近年来地方人大的重大变化。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省委的相关部署对各级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作出了很多详细的规定,在各地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全省各县(市、区)人大普遍设立了5—9个不等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其中2/3以上的县设立了专门委员会。成都、自贡、宜宾等地出台意见,统一规范设置县(市、区)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更重要的是,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切实加强,乡镇人大主席实现专职化配备。我省还在2016年修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大会和闭会期间的主要责任,从法制层面保障和促进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我省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因此迈上新的台阶。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省和市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在同级党委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为“十三五”圆满收官、开启“十四五”新征程贡献更大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