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为给父母洗脚写心得 大学生称“走形式而已”

26.02.2015  19:50

一个家长 “女儿读大学后,一个月才联系我一回,还是为了要钱

一些学生 “大家都觉得是个形式,写心得也不难,那就走个形式吧。

从上周起,“史上最长寒假”拉开序幕,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领到了一份“寒假作业”:在大年三十晚上为父母洗脚并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份作业被贴到微博上,一些评论立刻跟了上来,“有没有大学白考的感觉”“像小学生的作业”“走形式而已”……这些意见,这项作业的发起者,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晓红都看在眼里,但她坚持这种做法,“一个爸爸曾告诉我,女儿读大学后,一个月才联系他一回,还是为了要钱,这件事太触动我。”在马晓红看来,布置洗脚作业是为了唤起感恩父母的心,具体形式则不重要。

大学生普遍觉得尴尬

走形式而已

川师文学院大二女生张晴(化名)是在班级QQ群里收到的洗脚作业通知:三十晚上为父母洗脚一次并写心得一篇。

是辅导员发过来的,当时就有同学私下议论,说这是什么奇葩作业。”想起要给父母洗脚,张晴觉得“好尴尬”,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上海一所学校里800多名学生齐刷刷给父母下跪的场面,“我看过这个新闻,觉得洗脚也跟让学生下跪一样,都是形式,感恩父母的办法很多,不一定是洗脚。”大三的孙惠(化名)用“难为情”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她说班里也有议论:作业意图是好的,但办法不切实际。

很多同学跟张晴、孙惠的想法差不多,他们把这份作业贴到微博上,尽管下面评论没超过30条,但80%都在吐槽,“像小学生的作业”“走形式而已”……张晴向记者承认,她可能不会做洗脚作业,“至于心得体会,就写一篇想象作文吧。”毕竟,老师布置作业时也没说不做会有惩罚。

昨天,记者采访了5名川师文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均觉得洗脚作业“不合理”,但他们也从没把真实想法和老师交流过。正如张晴所说,“大家都觉得是个形式,而且写心得也不难,那就走个形式吧。”还有同学直言,“提了意见也没用,还会让老师觉得我们很麻烦。

作业发起者回应

为了唤起孝心

洗脚作业”的发起者,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晓红。据她说,学院曾在2006级学生中布置过这个作业,后来中断了,“这次是重新面向全学院学生布置。

对于同学们私下的各种议论,马晓红说,“还真没同学主动来跟我说他的想法。”但对于那些认为“不合理”的意见,她倒是有心理准备,也表示理解,“别说学生,家长中也有觉得难为情,打死都不让娃儿给自己洗脚的嘛。”不过马晓红表示,这项作业绝不是自己一时兴起布置的,而是被一件事触动了,“一个爸爸给我打电话,说他女儿读大学后,一个月才联系他一回,还是为了要钱。”尽管这件事是上学期的,但马晓红记了很久,由此她深感唤起学生们孝心的必要性。

学院领导的用心:

你想不到父母会多感动

至于同学们认为“以洗脚的方式尽孝很难接受”,马晓红直言,其实洗脚作业只是个由头,为父母洗衣服、做饭、陪他们聊天都可以。事实上,马晓红本人觉得,洗脚也不是不可接受。马晓红也是一名大学女生的妈妈。去年暑假女儿放假后从外地回成都,买了一瓶精油,倒进水里,帮她边洗边按摩,“我真的感动惨了。”不过,女儿的爸爸则很难为情,各种推脱不要洗,虽然没洗成,但后来他私下跟马晓红感叹,“我们女娃子还是懂事了。

所以说,不管有没有洗成,有这么个表态,父母就会很感动。”同时,马晓红也承认,很多同学有抵触情绪,还跟辅导员布置作业“简单粗暴”有关系:只说一句洗脚和写心得,不把前后道理和背景讲清楚,同学们就会觉得形式很古怪。不过,还是有学生的态度让她欣慰,一个学生在朋友圈里写:“我不能给爸妈洗,但可以给爷爷奶奶洗。”原来,他的爸妈在外打工,春节不一定能回家。

所以,马晓红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以后我还是会布置这个作业,学生完不完成是一回事,我们要尽到提醒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