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书记称私访上百次:市民比较厚道有素质

22.09.2014  11:50
刘悦伦在接受媒体采访。

  刘悦伦就“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接受媒体采访

  过去政府做事,总感觉大家有一种“过领导关”的思想,其实真正的评判标准是人民是否满意,所以我们做事的落脚点还是以解决群众的问题为根本。

  ——刘悦伦

  文/图 记者邓柱峰 通讯员邹建辉

  “一项政策,人民满意与否,要亲自下基层听听,有的领导怕上街,怕遇到麻烦,这怎样能推进人民满意政府的工作呢?”上周五上午,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主题,接受了各大传媒的集体专访。他透露,自己很喜欢深入佛山基层,随机找不同的老百姓聊天。在他看来,佛山市民都比较厚道,总体上对政府还是满意的。

  刘悦伦在访谈中透露,佛山要打破区域、部门之间的壁垒,把几个区的改革成果整合、对比,形成一个新的“佛山改革模式”。另外,他还透露,下一步佛山还要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据悉,今年4月1日佛山市委、市政府发布《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行动方案(2014~2020年》,方案涉及佛山政府的民生、高效、法治、诚信、责任和廉洁等六大政府职能建设,当中每个子项目均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备受各方关注。

  谈建设满意政府:

  “题目比较大,市民未必一下子理解

  在记者正式发问之前,刘悦伦主动谈起了佛山为何要推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工作。他说,过去政府做事,总感觉大家有一种“过领导关”的思想,其实真正的评判标准是人民是否满意,所以我们做事的落脚点还是以解决群众的问题为根本。

  刘悦伦说,这是今年4月份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工作,当时就要求这项工作要做具体的实事,而不能一味讲虚的东西。“为了做到‘实’,我们一方面发问卷,另一方面也进行微访谈,最终收集到4000多条群众提出来的问题。于是以此为根据,制定了‘1+11’的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行动方案,当中涉及了240个具体项目,各级政府共投入76亿元。” 

  事实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题目自推出以来,便广受佛山市民关注。刘悦伦直言,这个题目比较大,部分佛山市民未必能一下子理解。“但其具体的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情,比如说公交提升、孩子就读、医保就业、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等,大家都是高度关注的。”刘悦伦说。

  推进难度:

  政府资源有限 不能一下子完美做好

  随后,在媒体问答的过程中,有媒体关注到佛山推进人民满意政府建设的难点所在。对此,刘悦伦坦言,最大的难题首先在于资源问题,佛山财力毕竟是有限的,而群众的诉求,如公交、食品安全和环境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财政资金,要一下子完美做好,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做不切实际的承诺,需要分阶段渐进式去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

  除资源以外,执行落实也是难点之一,他举例最近顺德发生的环保问题来说明。“我们在大力推动环境治理,但还是有漏网之鱼,所以前段时间顺德处理了9名执行人员。

  最后的难点,刘悦伦认为就是群众的参与度不够,以及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

  重点关注:

  健康城市全国第四 食品安全是关键

  另外,有媒体留意到,几天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发布2013年度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佛山位列第四,仅在深圳、上海、北京之后。“佛山不仅城市发展综合健康,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对市民身体的健康保障也走在前列,佛山具体有什么经验心得?

  对此,刘悦伦回应,“食品安全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环节。不改善提高食品安全的水准,老百姓是不可能对政府满意的。”他认为,一个城市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固然有相关企业的责任,但很大程度是政府监管出了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也在央视新闻节目上说过佛山的经验,就是将监管深入到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包括源头、运送、销售以及追溯等。”刘悦伦说。

  透露:

  很喜欢深入基层 找老百姓聊天

  访谈过程中,刘悦伦也主动谈到了自己最近十分喜欢下基层、走村居、进企业。“有时候你们记者是跟着我下去走,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私下去走,我特别喜欢随机找老百姓聊天,听听他们的声音。”刘悦伦笑言,自己这种微服私访已经有上百次了,听了很多市民最真切的声音。“一项政策,人民满意与否,要亲自下基层听听,有的领导怕上街,怕遇到麻烦,这怎么能推进人民满意政府的工作呢?

  刘悦伦坦言,佛山市民都是比较厚道、有素质的,大部分都会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做法。

  另外,刘悦伦还透露,佛山要打破区域、部门之间的壁垒,把几个区的改革成果整合、对比,形成一个新的“佛山改革模式”。下一步佛山还要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