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新型城镇化50余试点名单确定

17.09.2014  12:11

  我国已确定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在全国共选取了50多个试点,具体名单很快就会对外公布。其中,“镇改市”是此次新型城镇化试点内容之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152个超过10万人的镇,其中有142个已达到小城市规模,并有10个达到中等城市规模,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一些特大镇的财政收入年均可达几十亿元,早已达到市的标准。

  日前,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新型城镇化试点中镇改市的难点,中央层面担心机构膨胀,地方上级政府主要担心财政收入的剥离。”对此,他建议:第一,镇改市后公务员总量保持不变,要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第二,在地方财政上实行逐步过渡的政策;第三,推行省管县。

  据乔润令介绍,目前,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已经确定,全国共选取50多个试点,具体名单很快就会对外公布。

  总体上来说,试点的选取兼顾公平和均衡原则,不论东部沿海,还是中西部都有典型。对于试点城市,接下来要制定试点方案,每年都会有督导、检查和评估,总结一些经验和做法。目标是到2017年要形成制度和体系,在全国推广。其实不一定等到三年之后,哪方面专项改革条件成熟了,就可以马上推广。

  据了解,新型城镇化试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建立 农业 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农民 进城的公共服务支出需要很大的开支,据我们调研,光义务教育方面就需要几十亿元。这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如果光让城市政府解决肯定负担不起。现在探讨的办法可能是中央财政出一部分,各级政府出一部分,企业再出一部分。

  第二,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以往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城市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对土地财政依赖过大。试点考虑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把权利责任进一步下放,给予试点城市发债的自主权,自发自还,要求公开透明。

  第三,改革完善 农村 宅基地制度。农民进城后,要逐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的退出机制,尤其是宅基地有偿有序的流转。

  第四,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我国拥有十几亿人口,却才有600多个城市,如果把小城镇纳入也不过2万多个。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城市数量太少了。下一步,住建部和民政部要确定城市标准,划定城市边界。一些县要变成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特大镇也要变成城市,就是我们提到的镇改市试点。

  在这四项专项改革试点基础上,还有城市创业创新 环境 、城市公共服务机制等七项综合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