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保护区十个月40余次拍摄到野外大熊猫踪迹
新华网兰州8月31日电 (记者屠国玺) 记者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在过去10个月时间里该保护区共有40余次拍摄到野外大熊猫活动踪迹,这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的拍摄地点覆盖了该保护区全部六个保护站。
近日,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对野外红外相机监测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在碧口、让水河、刘家坪、丹堡河、白马河、大熊猫繁育中心等六个保护站布设的红外相机均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的照片和视频图像信息。
据统计,从2014年10月25日至2015年8月25日十个月时间里,安放于海拔1600米至2600区域的红外相机,先后40余次拍摄到大熊猫图片及影像,共获取70张照片和35段视频。
总面积近20万公顷的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根据今年2月公布的甘肃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目前甘肃省共有野生大熊猫132只,其中在白水江保护区内种群数量最多,达到110只。
由于野生大熊猫都生活在远离村庄的自然保护区深处,想拍摄到大熊猫野外生活影像非常不易。该保护区从2012年开始该运用红外触发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直到2013年夏季,该保护区才拍摄到大熊猫在野外生活的图片资料。
从2014年10月开始,该保护区拍摄到大熊猫野外活动踪迹的频次明显增加。其中包括了许多有意思的场景。比如,2014年12月3日拍摄到的一段视频中,一只野生大熊猫在雪中沿着山间小路前行,屁股和后背上粘着雪花。而在2015年1月15日拍摄的视频中,出现了大熊猫的“半倒立撒尿”的举动,被专家认为是大熊猫的“求偶标记”。
此外,在同期红外相机还自动拍摄到羚牛、金丝猴、藏酋猴、血雉、黑熊等大量国家级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照片4000余张,视频800余段。
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袁峰晓介绍,该局采取“专业管护与全民日常管护相结合”的办法,对保护区100条固定样线实行定期监测,对20条随机样线随时巡护,提出核心区禁止一切人为活动,缓冲区减少人为活动,使保护区内大熊猫栖息地得到全力保护。
相关专家认为,在白水江保护区境内红外相机频繁捕捉到大熊猫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说明该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种群扩张的趋势,自然生态环境也在好转。
编辑:SN054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