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杭发现十余神秘洞穴 疑为商周时期土墩墓

24.02.2014  09:03

  本报讯 “我们这里发现的石砌洞穴,据说是老早时候的,不知道有没有价值哦”昨天,本报热线接到读者爆料。

  读者说的这些洞穴,在杭州余杭窑头山一带。海拔1095米的窑头山,位于余杭、临安、安吉三地交界,是杭城的第一高峰。

  在山北麓有个1000多人的小村庄,名为太公堂村,地属鸬鸟镇。2012年5月,村里要编村志,编纂人员跋山涉水,开始为期两年的村志考编工作。今年春节前,编纂人员在窑头山海拔800米处大麓寺一带考察,在一处叫“梅家坑”的清末古村落遗迹附近有了意外发现。

   十多个石砌洞穴

  散布在800米高山竹海

  梅家坑竹林中有几处断壁残垣,是整齐的石块砌出来的。当地人称,太平天国时这里曾有古村落,估计是些逃难上山的人,现在那里早已无人居住。

  从古村落遗址往上走,村志编纂人员首次发现了10多个石砌的洞穴,这些洞的分布比较集中,其中有5个是呈一字型排列的。洞穴约1米多高、2米多深,全部坐西朝东,左、右、后三面是用大石块堆砌的石壁,石洞顶部还用大块头的重石覆盖着。往洞里看看,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发现。

  “大禹治水的年代,余杭一带老发大水,大家就会躲到山里的石洞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这些洞在窑头山上,不但梅家坑有,他在观音堂木坞、郎塘坞等处也发现过。小时候好奇,他和小伙伴上山玩,有的洞里还有陶瓷碗碟之类的东西,好像有人在洞里生活过的样子。

  神秘洞穴究竟什么来头余杭文广新局文逼工作人员得到通知后,赶到现场勘查。“我们初步判断,这些石砌洞穴应该是古代人的家属墓,因附近有明清古建遗棘推测是同年代的。古墓年代久远,通常发现时已遭盗墓,里面基本都空空的。

   专家判断:

  此墓为商周时期典型石室土墩墓

  余杭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那么,这些神秘的洞穴究竟是墓穴,还是村民口中的避难所它们跟良渚文化有关系吗记者联系到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两位研究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解答。

  王宁远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领队,他看了记者提供的洞穴照片后说:“这些应该是墓葬群,但和良渚时期建筑风格不同,不会是同时期的。不过根据外观,我判断它们晚于良渚,可能是夏商周时期建筑。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省考古所商周段研究员田正标,并向他提供了洞穴和附近古村落遗迹的照片〈过资料,田正标马上回复了记者:“可以肯定的是,石砌洞穴和古村落绝不是同一年所建。古村落遗址上的断壁,所用石料整齐均匀,是非常晚的年代所建。这种石室土墩墓葬群则年代久远,而且它是商周时期吴越一带特有的建筑。江浙一带历来水患颇多,当时的人就喜欢把墓地选在高海拔的山顶,石室土墩墓是非常流行的墓地建筑风格。

  考古专家认为,虽然洞穴内早已空无一物,但商周古墓群的发现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窑头山位于余杭山沟沟景区内,古洞穴之谜也增添了当地珍贵旅游资源,相关部门将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保护。

  本报通讯员 盛良玉 本报记者 施雯/文 唐 永春/摄

(原标题:十多个神秘洞穴,散布在800米高山竹海间)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