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好干部,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系列报道之五余文详:“不畏难不服输不认穷 群众信任我就必须干好”

11.07.2014  23:16

余文祥在工作

四川新闻网内江7月11日讯(记者 龙艳 摄影报道) 曾经破旧杂乱的民居,如今已统一改造为依水而建灰瓦白墙的徽派风格建筑;曾经让村民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泥路,如今已建成通往家家户户门前的水泥村道;曾经的传统蔬菜种植方式被科学高产的大棚种植所取代,大棚里的当季蔬菜正在郁郁生长。这里是内江市威远县的明星村——向义镇四方村。村民每当谈起四方村的变化,都会由衷地感叹一句:多亏了余二爷哦,因为有他的带领,才有现在四方村的新面貌。

这个被村民们尊称为“余二爷”的人叫余文祥。余文祥今年71岁,从1995年10月担任四方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经19年。19年间,他把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的穷村子带领建设为如今人均年收入达到13000元的富裕村。余文祥带领村民修水池、建公路、建起大棚种植产业、修建新民居、徽派建筑聚居点,建成威远县第一个新农村综合体……在一步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余文祥也获得了四方村村民的认同、尊敬和爱戴,“余二爷现在在我们村里是最有威望的人,我们都听他的。”对于原因,村民说,“他是实实在在为我们着想,这么多年来,效果大家都看得到,他带领我们把生活过得更好,我们相信他。

带领四方村巨变,余文祥有什么好方法呢?余文祥的回答非常朴实,“四方村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我自己认为,一定要有不畏难、不服输、不认穷的精神,群众信任我一天,我在任上就必须要干好。

余文祥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先后被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百佳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四方村党支部先后被内江市委、威远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修村公路的地方,余文祥(右)和村民在一起商量事情

肩挑背扛:带领村民修出村里第一条公路

7月9日中午两点过,空气温度直逼33度,此时在向义镇四方村6队的田地上,一辆挖掘机正“呜呜”地挖着泥土,挖掘机的一边站着几个人,他们正在商量着什么。

一旁的村民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余二爷就在里面,这里是四方村最偏远也是最后没有通公路的地方,前一段时间终于开始动工修路,他就天天都来看施工进程,并提醒施工一些注意事项。

余文祥正指挥挖掘机施工。“我放心不下赶到这里来,施工一定要保进度,确保按时按质通路,在修路的同时我提醒挖掘机司机在路边挖两个水池,用于以后的蓄水和灌溉。否则后期再叫挖掘机来,村上又会多出一笔钱。” 他对四川新闻网记者说。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四方村以前交通的情景。因为路不通,村民们生产生活所需物资都只有靠肩挑背磨运进运出;因为路不通,学生上学出行困难、村民农作不便,常年发展滞后无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四方村村道水泥路连通省道贡威路、四进路“路网”,村道公路四通八达,甚至拥有在整个威远县都非常出名的“小环线”。

在1995年以前,整个四方村便只有一条基耕道,一到下雨天,路泥泞不堪。余文祥上任之后,便开始在这条基耕道上“做文章”,“他一直有个观念就是‘农业生产靠水利,村民致富靠修路’。”和余文祥已经一起工作了19年的四方村村长皱德文说,“就是这样的观念,我们从一开始就将最先要做的事放在了修路上面。

皱德文说,当年修公路条件非常艰苦,那时没有挖掘机,基本上都是靠人力,“完全是肩挑背磨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天天泡在工地上,现场监督指挥,协调施工。天天都去跟村民一起,撒石子、挖水沟、扛水泥。”皱德文说,大家齐心努力,一个星期将从贡威路到八果山的四寨路公路修通了。

几年来,余文祥带领全体村民硬化道路16.4公里,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完成了杆管线等隐蔽工程,地面再也见不到乱糟糟的“蜘蛛网”。

余文祥(左)和村里干部前往工作路上

三个不准:提出“三个不准” 为村民办实事

对于1995年以前的事情,四方村村民梁智光的记忆还是清晰的。他对四川新闻网记者说,“余二爷当村支书之前,村里人修房子,是要请(干部)吃饭的,因为干部管建房手续。”梁智光说,“后来余文祥当支书后,就下了规定:村民不能请村干部吃饭,吃了饭建房手续就不好办下来。后来大家就晓得,二爷是真的来帮村民做事的。

一心为村民办事,余文祥上任之后,便提出了“三个不准”:不准说伤群众的话,不准做损群众的事,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余文祥所带领的领导班子在村民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余文祥对这“口头禅”有自己的理解,“干部就是要作群众表率,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群众竖起大拇指。”余文祥对四川新闻网记者说。

皱德文说,“老余从上任起就明说了大家要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事,我们班子跟着他做,觉得心里面踏实。”几年来,在余文祥的带领下,村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三个不准”,无一人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理,村干部多人受到市、县表彰,“思四方发展,为四方出力”成为全村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思发展、促发展蔚然成风,四方村综合目标考核连续八年获得一等奖。

四方村村口

土地流转: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村民口袋鼓起来

段德海是四方村13组人,他目前在四方村里承包了30亩地用于蔬菜大棚种植,依靠这种新型的农业模式,段德海每年的收入不菲,他介绍,“目前我家已经在成都买了房子了。

和段德海一样在四方村因种植模式变化受益的还有四方村的其他村民。皱德文介绍,四方村在最初的种植模式是传统的种植模式,种植产品单一,“老余上任之后,我们就在思考怎样能够让村民脱贫致富。”随后在余文祥的带领下,四方村开始尝试性地施行土地流转,承包土地,“最开始规模比较小,后来规模开始慢慢扩大,又逐渐建立了‘基地+合作社+农户’农业产销模式,建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施行种植模式转换之后,四方村先后培育了大棚蔬菜、无花果、枇杷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大棚蔬菜800亩、水果600亩等五大基地。村民苏录华说,“现在差不多每家每户都在种枇杷,除了把土地流转出去‘收租’外,每年几分地的枇杷还能卖上几千块钱,自己每月帮承包者打工,还能挣2000元左右,比进城打工强多了。”去年,村民余佳林仅种植大棚蔬菜和枇杷,一年就挣13.99万元。

四方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3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高出4000余元。

四方村的徽派风格民居

脱胎换骨:“明星村”家家户户白墙青瓦徽派小楼

因为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四方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是“白墙、青瓦、马头墙”徽派小楼。

四方村新农村综合体,以一个中心就是中心功能区,三个区就是东部水域休闲垂钓区、北部枇杷和南区无花果采摘体验区,四个村民集中居住组团为格局。”余文祥说,“水体环绕,村落民居因地顺势而建,综合体包括155户农房风貌改造和50户新民居建设。

四方村5组小组长李立书今年66岁,他家是村上第一户接受风貌改造的。“当时余支书来我家,跟我说了关于风貌改造的事后,我觉得是好事,并且把我家作为样板房来改造。

四川新闻网记者站在四方新村的街道上,看到长约1公里全是“清一色”小洋楼,街头的50户别墅群更让人咋舌。四方村抓住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契机,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了156户农房综合体风貌改造,新建50户新民居。

下一步: 吸引游客来四方村 带领农户发展农家乐

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我们下一步的打算是,以兴办70亩大型星级农家乐为龙头,示范带领农户发展家庭农家乐,以发展集花果采摘体验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产业为模式,打造四方村的农家乐旅游。

余文祥说,现在正在修建文化和休闲娱乐设施。“四方村在充分挖掘孔子大弟子颜回家族、八姑寨、盐商等人文历史,建设以村史展览馆、民俗博物馆、四方村图书馆为一体的三馆合一文化中心。

除了建庭院、栽果树、建农村里的‘城市小区’外,四方村还在修建农家旅馆。“目前,已建成一两家成型的农家乐,更多的农家乐和休闲娱乐设施正在建设当中。”余文祥介绍。

余文祥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四方村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3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