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炉霍200余只黑鹳群聚湿地公园

19.11.2014  12:56

        炉霍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发现200余只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益西次里 摄

        黑鹳飞越虾拉沱。 益西次里 摄

        炉霍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内发现200余只黑鹳。 益西次里 摄

        中新网四川炉霍11月18日电(刘忠俊 胡筱红 杨孝康)记者18日从四川甘孜州炉霍县宣传部获悉,当地民众在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发现大批量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此次发现的数量远远超过以前,且十分罕见。

        据了解,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规划区位于甘孜州炉霍县东南部的虾拉沱片区内,湿地公园规划区距离炉霍县城约17公里。“以前,只听虾拉沱的民众提起,每年的11月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都会发现有黑鹳迁徙情况,但几次朋友去拍摄都没有收获。”炉霍摄影爱好者益西次里兴奋地称,好不容易拍到黑鹳群种聚集。

        “每年的11月初,黑鹳会来到虾拉沱湿地公园规划区域越冬。”炉霍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曾与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在野外监测及实地考察时,曾经发现过黑鹳,但一次性发现200余只黑鹳种群聚集还是首次,这在四川还是比较罕见。

        据了解,黑鹳属季节性迁徙鸟类,曾经是一种分布较广、且较常见的一种大型涉禽,但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减少。在它传统的很多繁殖地,如瑞典、丹麦、比利时、荷兰、芬兰等国已经绝迹。目前,中国境内有统计的种群数量约在600-1200只之间。黑鹳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由于森林砍伐、沼泽湿地被开垦、环境污染和恶化等因素导致。

        炉霍县林业局表示,每年10月至11月,是候鸟大规模迁徙和集群活动期,将通过多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让民众了解鸟类迁徙知识,倡导民众不破坏鸟类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同时,对湿地公园内鸟类迁徙点展开密切监测,全面掌控鸟类活动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