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论坛举行 政学商500余位专家谈金融改革创新

19.10.2014  12:23

    

第五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现场。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正发生着阶段性变化,迎来经济新常态。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将如何支撑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10月18日,作为西博会系列活动之一的第五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在成都举行。 政学商三界500余位业界专家围绕“经济转型升级下的金融改革创新”主题展开讨论。这是第十五届西博会举行的首个重大活动。

    经济新常态加速改革创新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看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后可能将会只有7.5%。这种情况下,西部金融、四川金融如何实现自身健康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何以解忧,唯有改革”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

    张宇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全球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轨道

    张宇燕指出,上周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今年全球范围内各大经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问题,并调低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至3.3%。其中,发展中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为4.4%,而发达国家仅为1.8%。这显示出全球经济总体增长有所放缓。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速度差,多项增长数据有所缩小,同时在经济总量上发展中国家也有望在今年超越发达国家。从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家债务和对外贸易来看,我认为目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中低速发展轨道,不排除下一步进入到一个衰退期,但这个风险低于20%。

    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只有改革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曹远征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而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就需要创新,需要改革。曹远征谈及自己过去在四川工作的经历时回忆说,四川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持续发展,无论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都是如此。

    周皓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难题在结构求解在改革

    周皓指出,当前中国金融遇到的挑战,属于结构性的。表现为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利率很低,仅为2.5%,银行业人士、监管机构据此认为流动性很充裕。但是,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却感到流动性很少,很难获得资金,即便能够获得,成本也很高。

    周皓认为,扩大货币量并不能解决这样的结构性问题。根据历史经验,持续的货币增长未必会带来经济增长,但一定会带来通货膨胀。短期来看,最近央行使用诸如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新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结构性金融矛盾。

    但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货币政策只能作为辅助,最终还是需要金融体制改革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增强银行业竞争并利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倒逼银行改革。

    李卫平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总监

    零售金融存款人转变为消费人

    李卫平提出,社会的转型发展,对零售金融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零售金融的实践与探索,则营造了一个新型的银行和客户的关系。“长期以来,个人客户在银行看来,是作为存款人,而近年来,我们将存款人变为投资人,并逐步转变为消费人。

    李卫平认为,一个经济体要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最终还是需要依靠消费。他提出,在成都甚至四川,可以围绕一些行业去促进高端消费和文化消费。四川省作为旅游大省,能不能整合整个四川的旅游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委托商业银行发行旅游卡,为到成都旅游的人提供消费信贷,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还拉动了当地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