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体育锻炼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04.11.2015  11:31

  漫步师大校园,每天清晨,部分同学坚持跑早操已成为美丽校园的一道风景。傍晚,主干道上,散步的师生三三两两,精神饱满;操场上,锻炼的人摩肩接踵,人头攒动。每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校园更是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跳绳的,跑步的,打篮球的,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各美其美。

  体育锻炼已经成为部分师大人的生活习惯,体育锻炼还应当成为我们全体师大人的生活习惯。

  体育锻炼能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首先取决于我们对体育的价值和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发达国家在40%以上,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现在达到了33.9%。所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指的是每周参加三次以上的体育活动。每一次的时间,要在半小时以上,强度要在中等以上,效果要达到出汗的水平。这是全世界通用标准。据抽样调查,我校的这一比例尚不到30%。造成我校比例不太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同学自以为年轻,身体好,无需锻炼;有的同学认为锻炼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太高,不如用来看书学习;有的同学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甘当“宅男宅女”;有的同学以事情多,学习忙,时间紧为借口,放弃体育锻炼。凡此种种,皆源于对体育的价值和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及对什么是健康、如何保持健康的认识尚存偏差。

  东西方对体育的价值和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有关言论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提出的名言。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西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在古希腊山顶的岩石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卢梭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在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中就有主张智仁勇齐备的全面教育思想,他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勇者不惧”是孔子讲的人生的一种境界,也包含了体育的元素,“游于艺”更是明确表明孔子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要注重“射、御、乐”等体育因素。上述这些言论深刻地揭示出了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和个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体育锻炼历来为我们党的领导人所重视,他们身体力行,正确处理工作与体育锻炼关系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毛泽东写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论述体育的,题目叫《体育之研究》,这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体育文化珍宝,他后来也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一生最爱的三项体育运动就是游泳、登山、打乒乓球。邓小平提出了体育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思想观点,他喜欢游泳、打桥牌、看足球,把游泳视为最惬意的事情,散步也是他多年养成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江泽民也爱好游泳。胡锦涛曾自述,他最喜欢的运动是乒乓球、游泳。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全民健身,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他在2014年2月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说,散步是他的一大爱好,他这样介绍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

  体质健康是关乎民族兴衰、家庭幸福、个人前途的大事,我们每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也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和社会重心将进一步向家庭转移,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就难以挑起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担;如果经常生病,不仅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和家庭经济负担,还会让父母亲人更加牵挂担忧,对其工作、生活难免会有影响;如果体力不支,弱不禁风,很难设想能高效率地学习工作。由此可见,身体健康才能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而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和纽带。过去一说健康,似乎就是不生病,少生病,生了病才去治病,重在消极被动地保持静态健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到,体育锻炼才是积极主动地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从大处说,锻炼可谓人类的天性。人类正是通过诸如钻木取火,攀爬取果等生产生活活动,完成了从猿人到人的转变。人类作为高智慧动物,自然也要遵循“所有的动物都会玩耍,都需要练习”的天性和规律,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我们大量的工作、学习主要靠脑力而非体力的当代社会,体力的欠缺就更需要用体育锻炼来加以弥补和调节。对个体而言,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锻炼了我们身体,还在于涵养了我们的心性和精神风貌。体育锻炼帮助我们塑造健美的体型,延长我们的寿命,远离疾病的困扰,带来家庭的和谐和幸福;让我们保持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的生命激情状态,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考验锻炼我们的毅力耐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等等。

  体育锻炼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关键是要积极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体育锻炼并非体育专业同学的专利,并非为了一定要拿冠军之类的奖项,也并非只有在一定的组织系统内才能进行。体育锻炼重在参与而非比赛,重在过程而非结果,重在自觉而非强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根据身体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达强身健体、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提升生活质量之目的。锻炼项目也可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跳绳、跑步、散步、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体操、排球、武术、游泳等。至于锻炼时间挤挤总会有的,挤不挤取决于你自己;场地总是有的,用不用也取决于你自己;锻炼的途径和方式总是有的,如何选择取决于你自己。所以,我们每个人完全可以本着“终生受用、经济实用、个人愿用”的原则,学会“一技之长”,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喜好主动选择锻炼方式。

  10月29日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而健康中国建设必然包括健康校园在内的若干子系统的建设,也包括学校和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我们全体师大人要积极行动起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塑造出一个更强壮、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