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让西南科大动起来
2020年8月31日,在“战疫”的大背景下,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10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面教育大会精神,我校也在积极改革探索,致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激发多元兴趣 创体育俱乐部
秋季开学后,西南科大校园又迎来了朗朗读书声,也迎来了运动场上一个个活泼矫健的身影。学校新推出的“体育俱乐部”,也给校园运动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学校首次实行的俱乐部体育锻炼模式,体育学科部的徐延维老师介绍:“体育俱乐部是国外多数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国家的大学正在进行尝试和探索。”多样化的项目、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多样的锻炼模式……种种变化不禁让学生感叹:“这种自由选择太好了,我能选择我感兴趣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了!”
这种新模式的产生离不开体育学科部的努力。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学科部在国内各大高校调研后制订了《西南科技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方案(试行)》。之所以是试行,是因为这是首次开展,目前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课程组将根据各俱乐部的开展情况以及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作出调整。在提出这种新模式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原本两学年的体育课程拉长到三学年,教师的教学任务变重,师资力量不足,还有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场地器材限制等等,在经过体育学科部多轮交流探讨后,最终才得以解决。
目前,体育俱乐部有篮球、乒羽等球类以及运动舞蹈、轮滑、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共计11个俱乐部,包含了20多个运动项目。与每周的常规体育课相比,体育俱乐部采用更灵活的管理方式。徐延维解释到:“我们体育俱乐部课程改革的初衷就是,所有学生无论水平高低、无论参加的项目如何,最重要的是达到锻炼效果。学生根据个人运动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俱乐部后,有三种锻炼模式供同学们自由选择;各俱乐部教师团队又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锻炼计划。如户外俱乐部包含了:田径、游泳、攀岩、定向越野、体育旅游等项目,我们分阶段、分层次讲授,在校运会临近的几天,我们的课程就以教授田径项目的比赛规则、训练专项技能为主;春季学期就以体育旅游、徒步、户外露营、游泳相关的救生技能的学习为主。此外,时间上更加宽松自由,一周任选一两天达到40分钟的有效锻炼即可。”如此一来,俱乐部四十分钟的运动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又利于大家通过一定的锻炼频率养成一种运动习惯,增强体质。
“身体是自己的,每个人起点不一样,但锻炼过程大于结果,最重要的是参与。”徐延维说道。或许这才是设立公共体育俱乐部的初衷:参与锻炼,坚持锻炼,体魄与精神同增长。
自由选择运动方式 享受运动强身健体
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形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与此同时,学校更是提出了“俱乐部+夜跑”的方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只要两种模式加起来达到规定的运动时长,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作为校园运动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夜跑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催生了浩浩荡荡的“夜跑大军”。疫情期间宅家已久的大学生们纷纷换上运动装,迈出寝室,开始了独具西南科大特色的夜跑之路。
夜跑活动也顺应了国家对学生身体素质愈发重视的趋势。“我觉得心态上有一些变化,在跑步之前大脑神经都很紧绷,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但是跑完之后就会感觉十分放松,晚上入睡也会比较快,会休息得更好。”广播电视学专业19级蹇希如此说到。在她看来,夜跑不仅能够放松心情,还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因为坚持夜跑,他们的跑步耐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此外,夜跑不仅能够锻炼身体,也能够增进感情。“几个人一起跑步,更能够坚持下去。”信息安全专业19级的李胜康这样说道。“相互等待,相互鼓励和坚持,这样的方式是增进感情最好的方式。”他表示,即使学期里程数完成,他也会继续坚持跑步。
无论是参与体育俱乐部,还是成为“夜跑大军”中的一员,都体现了我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代大学生运动累、难的痛点,最终实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效果。
(郭鸿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