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体育之道惠及莘莘学子 运动之美平添学校活力
2008年1月15日,学校召开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体育部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带领体育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努力以提高体育部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群体活动、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党的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以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为全校师生提供健康服务为己任,构建大学体育新特色,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体育教学、群体运动、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的科学管理体制。
体育部制定了《体育部基础理论教学及考核办法》、《体育部科研管理办法》、《体育部财务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条例,尤其在针对教学科研、场馆管理、群体活动方面,大胆实行奖惩制度。与此同时,积极研究体育教学新思想,开创学生健身“第二课堂”,着手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为学习提供身体保证。积极探索研究体育科研新动向,在数字化体育上下足功夫。
截至2014年,体育部已研发24个管理软件,包括:财务管理系统、会员管理系统、广告宣传/培训管理系统、监察管理/超级管理员系统、视频考勤系统、教学津贴管理系统、学生网络选课系统、体育理论网络考试测评系统、《大学生健康体质合格标准》测试预约查询体统、体育成绩自动记分系统、健康评价及运动处方系统、高水平运动队加分及学籍管理系统、大学生体质刷卡测试系统、阳光体育工程系列——运动计时系统、体育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专家库随机抽样系统、高水平运动员在线报名系统、招生录取流程管理系统、群体活动申报系统、体育部购物申报审核系统等。根据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体育部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教学质量为基础、以教学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体育部各项工作。部门以求实、创新、勤奋的工作态度,充分利用、合理配置现有资源,以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创新效果。
一、学科建设成效突显
5年多来,根据学校战略发展目标,体育部学科内涵以体育学科专业发展为主,努力形成体育学科的办学特色,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将体育学科建设成为学科门类基本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整,科学研究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具备国内一流体育学科研究环境和条件,力争使学科综合实力排名进入西部及全国同类型大学前列,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体育学院。在学科建设上,体育部做出积极努力:
1、 平台建设上,体育部形成了优良的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包括高层次的导师团队和高素质研究生师资队伍。2014年,利用目前开发的系统软件的多项发明专利,体育部与四川省体育局等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建设体育科研新平台。学校“323”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中心,上亿元的体育场馆群、体育专业图书室、专业多媒体教室等优良的设施提供了科研硬件支持。
2、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构建、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方面;在训练方法,训练过程监控、训练心理等方面;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群体管理等领域进行了专题研究。在体育系统工程研究上,拥有发明专利3项,另有3项正在受理中;主持相关领域国家级课题1项,国际交流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6项,在EI、ISTP、CSSCI等国内外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研究生发表论文30余篇;《健美操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形成了自身理论研究的特色。
3、国际交流上,与德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邀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运动心理学教授约尔根•贝克曼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体育学院艾伦教授和艾莉森副教授、加拿大安布罗斯大学教育专家贝高博士等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此外,在2014年刚刚确定的出国培训名单中,体育部两位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留学。
体育学科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面苦下功夫,5年来开发体育教学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教学等24个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得到包括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不少兄弟院校的大力引荐,取得了不错的社会评价。在弘扬优秀文化、推进科学普及、服务社会大众等方面:近年来每年开展各项健身讲座活动,研究生参与运动人体实验中心、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服务社会大众活动,开展人体机能及健康测试、实验;进行运动指导,取得较好的社会服务贡献。本学科专职教师中,有中国体育设备器材协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排球协会委员、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高校体育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体育舞蹈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游泳协会副主任、四川省健美操协会副主任、四川省大学生两操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排球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委员、全国高校运动医学教学研究会委员、四川省篮球协会委员、成都市高校体育科学学会理事。
二、新理念、新项目支撑教学,大力实施阳光体育工程
5年多来,体育部以《高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准绳,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体育部提出“真抓实干,开创体育工作的新局面;积极努力,增强体育工作的生机活力”的工作思路。课程教学是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育的基本途经。体育部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确立了“一个中心”(即以大学生健康为中心),“三个层面”(即教学的全面性、主动性、多样性)的课程基本理念,开设了如户外运动、攀岩、击剑等20余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做到了体育课堂的三自主(自主选择教师、项目、时间)的新型教学形式,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健康状况学生的锻炼需求,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体育教学管理规范,通过网络平台支持,同学们能够网上选课、部分项目实现了视频教学、网上健康指导等多种远程服务,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0余年下降的情况,体育部意识到,体育运动是激发学生激情、燃烧能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最好载体。高校体育工作的优劣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及体质状况。2012年,体育部开始着力打造“阳光体育工程”。该工程以独立自主开发的运动计时系统为支撑,为学生免费发放阳光健身卡,部署开放14个运动计时区(8个免费,其余半价开放)。倡议学生每周至少到运动计时区刷卡运动3次,每次1小时以上。为保证质量,与教学成绩适当挂钩,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体验。经过2年多的运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让学生实现了国务院要求的“每天运动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
根据学校三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体育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尽可能提供多种体育活动指导。每年的阳光体育文化节成为学校的标志性赛事,备受师生关注。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严格控制高水平学生的入校条件,规范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训练制度,使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一直处在四川领先、全国优秀的行列。在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健全、细化工作制度,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运动队教练员采用滚动淘汰制,高水平运动员采用候补制,同时加强运动员学籍管理,使高水平运动员获得学习和运动成绩不断提高。校田径队连续多年在四川省排名第一;校健美操队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屡屡夺冠;学校男子篮球队进入全国16强;学校男子排球队进入全国12强,均取得了建队以来最好成绩。
三、体育部文化建设
为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体育部主任刘旭组织体育部教师进行交大体育史的修撰工作,成书近40万字;规划建设体育部首个历史陈列馆,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场馆珍藏了建校以来的诸多文化珍品。自2011年始,体育部每年组织阳光体育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运动征文大赛、运动标识设计大赛、运动摄影大赛等诸多运动主题的文化类大赛项目成为体育工作的新常态、大格局。
四、体育部党支部建设
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党支部深入开展拓展训练、生存教育、校企互动、国际交流、邀请抗震英雄做专题讲座等活动,以此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师德典型,进行榜样示范。支部设立校级、部门党员示范岗,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一对一地进行帮教,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要求以“三亮三比三评”为抓手,重技能,提高党员同志的执行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几年里,党支部积极关心、引导要求入党和正积极入党同志的成长。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发展2名教师入党、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同志在各自岗位默默奉献,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先后获得“教学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体育支部也获得“优秀支部”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