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震后重建房 乡村旅游蓬勃生长
李克强总理“点赞”的王伙新村。杨万勇摄
李克强总理“点赞”的白伙新村。王学成摄
灾后重建的芦山龙门乡白伙新村,吸引不少城里人来此观光度假。
龙门古镇新貌。
两张重建照片,引来总理“点赞”:“这是现实照片?我以为是规划图呢,很美!”
一年前,芦山龙门乡白伙新村、王伙新村的居民搬进重建安置房,开启全新的生活
客栈、茶楼、餐馆……在发展乡村旅游这条道路上,居民们的路越走越宽
“您好,用餐吗?快请里面坐。”4月21日下午,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新村,44岁的餐馆老板代安平见有客人上门,立即满脸笑容地迎上来。得知我们是来采访的记者,代安平热情地笑着说,“快帮我们宣传一下,总理给我们点赞后,村里现在更美了。”
代安平说的“总理点赞”发生在2015年3月8日。当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拿出两张照片,向李克强总理展示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最新进展。“这是现实照片?我以为是规划图呢,很美!”看到芦山灾后重建新貌,李克强很是高兴。
这两张照片,一张是代安平所在的白伙新村,另一张是邻近的王伙新村。如今,总理“点赞”已过去一年多,那里又有什么新变化?两张照片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白伙新村
新村首批入住者“一条龙”开起餐馆茶楼
从芦山县城出发,向北18公里便是龙门乡,场镇所在的青龙场村,便是“4·20”芦山地震的震中。白伙新村在场镇西侧,因居民小组叫白伙组而得名,共81户295人。
4月2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这里,一排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红色的屋顶、黄色的外墙格外醒目。小楼前是一溜花园菜地,再外面是平整的水泥路。和一年多前相比,当初种下的黄葛树、枇杷树、樱桃树,如今已经枝繁叶茂。
更重要的是,二层小楼前多了很多店招,有餐馆、茶楼、旅店……代安平的“荷润居”也在其中。代安平是土生土长的白伙人,老房子在地震中损毁后,成为白伙新村首批入住者。320多平方米的房子修好,他全部装修成了旅店,一共投入70多万元。
旅店开业后,代安平发现效果不错,于是又与邻居协商,租用他们的新房开起了茶楼、饭店。“既然认准乡村旅游,干脆就提供‘一条龙’服务。”代安平说,2015年自家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而且势头很不错,今年估计还会增加。”
代安平将旅店起名“荷润居”,是因为站在2楼客房内,推窗可见一片40亩的人工湖,岛上有露天茶座,不远处放置着一些水上娱乐设施。“才正式营业3天,生意会逐步好起来。”经营者廖贤来自自贡市富顺县,“主要是看好这里震后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廖贤说,目前他已投入了约750万元。
在人工湖的旁边,一片大棚十分醒目,里面的火龙果、葡萄、猕猴桃等果苗和白菜、辣椒、蒜苗等蔬菜长势良好。基地负责人说,公司在龙门乡流转了600亩土地,用于有机水果和蔬菜的发展,村民们将土地流转出来,每亩每年有1400元租金。
除了流转土地的收益,村民们还能到基地打工。“70元一天。”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杨玉君说,一年下来能做200天左右,有1万多元的收入。
王伙新村
住进240平米新房村民“总觉得像在做梦”
从白伙新村出来,向南几百米便是王伙新村。这里的建筑都是川西民居风格的二层小楼,白墙灰瓦的外观颇显古朴,其中一面墙上有醒目的“党怀爱民之心,民涌感恩之情”标语。
小楼之间,有一块小广场,上面安置着健身器材,广场周围是一圈小花园,里面新种了山茶花、柚子树。
标语所在的那栋房子,屋檐下有一块店招,上面写着“感恩茶楼”。
茶楼的主人是53岁的刘春芳,家里有夫妻俩、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6口人。刘春芳以前的家,距现在的新房约700米。“4·20”地震中,那栋老旧的木架房部分垮塌,已没法继续住人。
地震发生的当年底,王伙新村按照“集中规划、集中联建、统一产业配套、统一自主管理”的方式开工建设。“不到一年就建好了。”刘春芳说,两层的新房共约240平方米,修房花了20万元出头,后来又花10万元装修。
2015年2月搬新家后,刘春芳一时还不习惯,“总觉得像是在做梦。”刘春芳说,以前的老房子不仅破旧,而且在一个死角里交通不便,走20分钟到大路上才坐得到车。现在不仅住得更舒服,而且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到场镇上骑车也只要5分钟。
还有一个不习惯,是因为房子太大了。刘春芳说,由于儿子、儿媳和丈夫在县城打工,家里平时只有3个人。最后,一家人决定二楼住人,底楼开茶楼和超市。起名的时候,丈夫建议:“就叫感恩茶楼吧,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能忘了感恩。”全家人鼓掌通过。
下午放学时间,不时有学生从刘春芳家外经过,偶尔会有人进来买点零食。“生意谈不上好,但还是比种地强。”刘春芳说,自家修房还贷了10万元款,虽然一直是政府贴息,但还是想尽快还上。为增加收入,她在家门口种了2亩多油菜,还有10来天就能收割了。
刘春芳忙着卖东西的时候,40岁的村民马友林来到小广场上,带着9岁的小邻居王宇洁放风筝。“再过几天就要出门了。”马友林在西藏做建筑外墙装饰,他这次过去准备把活都结束了,然后回家乡来找事情做。
在马友林看来,王伙新村是龙门古镇的大门,从县城过来必先经过王伙新村,如今龙门古镇正积极打造4A级旅游景区,依托“镇村一体、产村相融”的发展思路,王伙新村应该也会有很多发展机遇。
幕后故事
芦山县重建办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学成:
新家园太美拍照片时手发抖
被总理“点赞”的照片,出自芦山县政府办副主任、县重建办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学成和同事杨万勇之手。4月21日晚上7点,华西都市报记者见到王学成时,他还在芦山县飞仙关镇一处工地督查项目进展。谈起两张照片,王学成督查项目时还板着的脸顿时松开了。
去年3月4日晚,王学成接到县重建办领导电话,通知拍一组反映灾后重建进展的照片。“说是准备在全国两会期间,由雅安的全国人大代表向中央领导展示汇报。”由于时间紧,王学成当晚没睡好。
作为县重建办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学成对全县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情况了然于胸。一夜思考过后,心中便列出了一条从县城到震中的拍摄线路,县人民医院、芦山中学、县工业集中区、龙门乡白伙新村和王伙新村等重建点均在其中。
3月5日一早,前一天还阴霾笼罩的芦山阳光普照。“心里更有底了。”上午9点,王学成带上杨万勇出发了。两个人你几张、我几张一路上拍了下来,“白伙是我拍的,王伙是万勇拍的”。
“拍的时候很激动,因为眼前的新家园,竟然这么美。”王学成说,尽管这些点位平时经常去,但每一次去都有新变化。就拿白伙新村来说,拍照前起码去过50次,但当他看到阳光下新房熠熠生辉时,端相机的手仍然抑制不住微微发抖。
最终,忙活大半天后,两人回去精选了15张传到了北京。其中,白伙新村、王伙新村各有三四张,主要是反映农房重建。随后,两人很快便忘了这事,又投入到繁忙的重建工作中。
直到3月10日,总理“点赞”后的第3天,有同事看到了媒体报道,忙喊王学成去看。王学成把报纸反复看了几遍,看到总理夸自己拍的照片“很美”,王学成说:“那种感觉很奇妙。”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
总理看照片“代我问乡亲们好”
王学成与杨万勇拍摄的15张照片传到北京后,白伙新村、王伙新村的两张照片被冲印出来,随后交到了张德明手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同时被告知:3月8日四川代表团的审议中,他可能会有机会向参加审议的中央领导展示这两张照片。
“这两个地方,我以前也多次去过。”4月22日,张德明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当他拿到照片后,当晚就给王学成打了电话,详细询问两个新村聚居点的情况,“我怕万一首长问到我答不上来。”了解完情况,张德明也睡不好了,一直想着第二天该怎么说。
但张德明的紧张,在第二天见到李克强总理时消失了。“总理震后去过芦山,对我们灾区很关心,看到他觉得很亲切。”张德明说,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便按之前的设想,对两张照片做了介绍。
“我是来自芦山地震灾区的代表,灾区经过重建,现在变化很大。这两张照片,是您曾经去过的龙门乡现在的样子,那里的乡亲们听说我要来北京,就拍下照片传给我,托我带给您看。”张德明说,总理一下就被吸引了,走到他跟前仔细看照片。
“这是现实照片?我以为是规划图呢,很美!”看到灾后重建新貌,李克强很是高兴,接着又问乡亲们搬进去没有。张德明赶紧回答:“2014年底就搬进去了,乡亲们还托我邀请您,再去走一走、看一看。”
“好,一定要来。也请你回去代我问乡亲们好。”总理回答。
张德明说,当天整个过程并不长,但总理对灾区的关怀让他格外感动,“他那么忙,还挂念着乡亲们是不是搬进去了,还不忘让我代他问乡亲们好。”
去年全国两会回来后,张德明先后5次去了白伙新村、王伙新村,“把总理的话带到,去向乡亲们问好。”
张德明去的时候,也做了灾后重建中的相关调研。他用“四个新”来总结自己的感受:住房新,家家户户住上了别墅;设施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产业新,传统种养殖业已被根本改变;习惯新,村民的生活和城里人已无两样。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 摄影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