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新家搞好产业 整装迈进新春天

29.03.2018  21:14

 

 

乡干部(左二)在给群众传授油牡丹幼苗管理技术要领。

        □周定美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文/图
    春风送暖,满目翠绿。3月14日上午,走进大竹县黄滩乡平桥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村组公路延伸到农家院坝,一排排靓丽别致的农家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一片片布局合理的特色产业镶嵌在广袤田野……好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搬进了新家,这好日子更有盼头了。”76岁的易地搬迁户蔡武庚正准备到附近的油牡丹基地务工,见有客人前来参观安置点,脱口道出了心里话。
全村62人住上新房子
    “我家三口只花了7500元钱,就住上了面积75平方米的新房,这硬是托共产党的福哟!”刚从近5公里外的穷山沟里搬进新家的平桥村八组贫困群众王国长,一脸写满了感激。
    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是不少贫困群众面临的共性问题。平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按照“以产带迁,以迁兴产”的模式,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在人均住房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和每户筹资不得超过1万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安置24户58人,分散安置2户4人。
    “安置点是去年3月动工的,贫困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修建,严把质量关,今年春节前搬迁户都如愿拿到了房门钥匙,已陆续搬进了新家。”亲眼目睹村里的变化,王国长赞不绝口。
    安置点旁就是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村两委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卫生服务室、远程管理室、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等。“现在找村干部办事、在村里看病都很方便,空闲时间还可以到广场跳坝坝舞。”五组贫困群众杨光斌说道。
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漫山遍野的油牡丹,要护苗、除草、施肥、理沟,有的是活干,工钱40块钱一天。”贫困群众黄占秀与20余名村民,正在油牡丹种植基地里为母株上长出的新芽剪出口。
    今年60岁的黄占秀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丈夫唐乾政患有胃癌,家里还有两个小孙子在读书,负担非常重。谈到家里的变化,黄占秀介绍说,投放了500元的鱼苗,养了50只蛋鸡,还用5亩土地入股花椒基地,加上贫困户所得入股分红和在基地的务工收入,一年能挣9000多元。
    为真正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平桥村积极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社员+村集体+贫困户+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基地务工、转移就业等方式增加收入。
    同时,通过“能人助村”计划,回引致富能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式,平桥村共发展牡丹示范基地2000亩、花椒基地300亩、生态养殖场800亩和农村电商、乡村观光旅游等多种产业。
    2017年平桥村已脱贫17户54人,今年预计脱贫56户154人。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平桥村瞄准整村退出脱贫任务,迅速开展2018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

甘孜县扶贫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产业发展后劲足。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任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着力拓宽产业发展路子和群众增收门路。在牧区主要发展集体牧场,建立“户为基础,集体牧场为主体,乡镇统一组织生产”的经营管理机制,建设牦牛、藏系绵羊养殖牧场基地41个,制定出台牦牛出栏管理办法,加快牧区产业发展。农区大力扶持集体经济,按照“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建立青稞小加工业、奶肉牛养殖、俄色茶种植、粮油加工等集体经济组织,新建蔬菜、黑青稞、紫皮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