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身衰力竭 完善制度迫在眉睫

04.08.2014  11:25

        中新四川网8月1日电(曾娟)7月31日,一场大雨将成都市民浇得透心凉,但却仍然浇不熄人们对住房公积金讨论的热情。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实施已有12年,但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公积金制度已呈现多方“不适”,市民纷纷称其“诟病”集聚,该治治了。

        住房公积金诟病集聚,普通市民使用难。

住房公积金成为“富人”福利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内蒙古的个别地方,电力公司甚至有的领导每月能领到1.5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这让工薪阶层惊愕不已。在烟草、银行等单位,超额缴纳住房公积金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早前知道住房公积金就觉得对普通市民来说,确实是一大福利,而现在听说这些高额的公积金缴纳,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些就是贫富差距的推手啊。”听说了上万的公积金情况,邹女士一脸无奈的感叹道。

        一方面,部分中低收入者因为公积金账户资金不多,“没有钱花”,另一方面,一些没有需求的人群却享受着高额的住房公积金,不合理现象持续。

        据悉,因市场需求,不少市民纷纷要求放宽公积金提取,让这些长期沉睡在政府账户上的资金,变成活钱,真正惠民帮民。

        然而,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放宽公积金提取的条件与现行制度存在明显的冲突。按照现行制度规定,缴存职工必须买房才能贷款或者提取公积金。部分职工既买不起房又提取不了现金,无奈之下,只有额外支付高昂的中介费用,找人托关系取出本属于自己的血汗钱,致使乱象频出。

        “从某种方面来说,中低收入者在现今社会面临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放宽公积金提取,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公积金制度更加公平。可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公积金提取普遍限制过死,演变到最后,成为高收入者提高生活品质等的工具,显然有失公允。”面对现如今的公积金情况,迟迟无法买房的王先生说道。

完善公积金制度迫在眉睫

        据网友推算,1.2万元公积金一年只得到约22.75元的利息。利息只够“一斤瘦肉的价钱”使市民要求完善公积金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远低于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包括约4%收益率的余额宝,不仅如此,还存在管理混乱、贪腐风险等问题,改革迫在眉睫。”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据了解,住房公积金的设计初衷是“高收入者不补贴,中低收入者较少补贴,最低收入者较多补贴”,为的是让普通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房、住得上房。可这样的初衷并没有实现,由于其过高的提取门槛,使得公积金成为“死金”。

        另有调查发现,一些单位违规超额缴纳住房公积金外,管理单位自身还存在机构冗杂、资源浪费、管理混乱等问题。“劫贫济富、缴存悬殊、资金沉淀”,各地住房公积金问题频出,体制和制度弊端显现。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公积金制度早已呈现多方“不适”。

        据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现行的公积金条例是2002年修订。10多年来,房价早已翻了几番,而近几年公积金实质性的改革“可以说没有”,修订条例呼声日益高涨。

        而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公积金属于普惠制、福利制,经济发达的城邦小国新加坡可以较好地使用,但却不适于发展的大国中国。

        另外,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杰表示,目前情形下,应该思考,基于政府强制储蓄的住房公积金,还有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如果存在,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该如何运行,如何保护缴存人的权益,如何规范管理和防范风险,如何与社会转型和国家战略调整相适应等问题,值得深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