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的“福建经验”受关注

17.07.2015  16:34

  2013年元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1号文件后,以节能、省地、环保和绿色为标志的两型建筑模式迅猛发展。由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一局厦门公司”)成功实施的福建省住宅产业化首例试点项目——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近日受到国内外热烈关注。6月27日,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的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代表,到主体结构已经通过验收的项目参观观摩,收获并分享“福建经验”。

  而此前一个月,厄瓜多尔教育部长奥古斯多·埃斯皮诺萨一行慕名到中铁一局厦门公司参访考察,重点了解建筑工业化推荐发展情况,旨在推动双方在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建筑工业化等领域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在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住建部副部长王宁、福建省住建厅厅长龚友群、厦门市政府等各级领导都曾亲临项目实地指导,对项目的施工技术、行业方向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是福建省及厦门市两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战略部署,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申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专项设立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程项目。在此基础上,以建设厦门住宅产业化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来带动闽南地区乃至福建省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游牧式工厂生产出福建省住宅产业化“第一楼

  一栋4层总高23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红色厂房是在工程现场的游牧式工厂中生产出来的,而修建的过程犹如搭积木。7月1日,当笔者站在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前时,中铁一局厦门公司项目经理向金峰这样讲道。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儿童游戏的施工,却代表着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未来发展。

  中铁一局厦门公司实施的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641804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层数为4层,3层以下层高6米,4层高4.2米,主体高度为23.2米。厂房主楼除电梯井楼梯间部位现浇外,其他部分为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外挂板等构件,通过灌浆套筒对主体框架结构进行节点连接,连接节点采用后现浇施工。采用现场预制生产方式建造,预制率达到71%,预制拼装构件总数3228件。也就是说,楼房的构造现场的工厂被拆分成了一件件的标准部件,生产完成后,再犹如搭积木般进行集中安装。

  该项目首次在国内大量使用双节式钢筋连接套筒,这一创新,可以实现预制梁底筋的设计方案,大幅提高了预制装配率和施工效率。同时,本项目为国内较少、厦门首栋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挂混凝土墙板体系的建筑。

  质量控制:从厘米级到毫米级

  在向金峰看来,建筑产业现代化最大的困难,不是在于技术层面,而是思想意识理念的转型升级。管理理念必须由工地施工现场粗放式管理向生产车间精细化管理转变。必须培养工人由原有的厘米级向毫米级误差控制的质量意识转变,形成精细化、标准化。由传统建筑复制型生产模式向开发创新型生产模式转变。

  由于住宅产业化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属于新型施工产业。目前在国内没有太多的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管理经验可查阅和借鉴。因此,中铁一局厦门公司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和施工环节都进行了多次的方案探讨和论证。面对预制构件生产和装配架设误差不得超过2毫米的高精度要求,充分运用BIM技术进行同期三维建模,进行及时调整和校正,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质量同步跟踪监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预制精度和装配架设精度。

  由于国内缺乏标准,中铁一局厦门公司在国内及集团公司专家的指导下,在项目实施前组织编写了两项企业技术标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标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并经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备案发布实施。

  同时,项目员工在工程实施过程当中,攻克了钢筋及套筒精密定位与对接、预制件剪力槽超薄混凝土侧壁施工等技术难题;总结了《住宅产业化“游牧式”预制生产工艺》工艺工法,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推进现代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管理参考。

  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节能降耗明显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优势明显,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预制率达到了90%以上、施工现场模板用量减少了85%以上、现场脚手架用量减少了50%以上、钢材节约2%、混凝土节约7%、抹灰工程量节约50%、节水40%以上、节电10%以上、耗材节约40%、管理费用节约50%、施工现场垃圾减少80%、施工周期缩短50%、建筑节能50%以上。

  住宅产业化还可以大大降低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减少了现场湿作业,改变了传统现场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节水、节能、节材、环保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传统建筑向现代节能环保建筑的转变。

  其实,除了低碳环保,推广住宅产业化还能很好地缓和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提高住宅品质和居住幸福指数。

  打造“升级版”建筑产业化基地

  住宅产业化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式安装建设,颠覆了传统建筑的生产方式,对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建筑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建造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仅2013年一年国内新建PC工厂多达27家,其中山东省就有5家。而到了2015年,仅湖南一个省住宅产业化基地就已经达到14家。

  目前,中铁一局厦门公司正以只争朝夕的积极态度推进厦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项目的建设。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95亩,建设期3年,总投资额约4.1亿元。基地共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三部分。其中生产区分为钢筋加工区、特种砼生产区、住宅工业生产区、管片生产区及市政桥梁构件生产区等。这一标准化的建筑工业化厂区,可谓是当前游牧式预制厂的“升级版”和“加强版”。公司的管理目标是将其打造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可以想见,不久,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的一栋栋高楼大厦将从这个工厂被有些“魔幻的”生产出来。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