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深圳标本”解读
前不久,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沈阳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座谈会,建筑产业化(或者叫住宅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再次被提及。18个省、9个市主管部门及专家参会的代表们表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产业化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全面提升建筑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作业环境;有利于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和污染、解决现场施工质量通病;有利于提升建筑性能及使用寿命、满足群众对居住高品质的需求。
在提出上述“三个有利于”的同时,座谈会上也透露了另一组信息。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说:201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17.6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3%。建筑业从业人员4960.58万人,在国民经济和建筑业、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带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建筑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建设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劳动生产率偏低、技术创新不强、建筑品质不高、工程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等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已经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因而急需以建筑产业化为抓手,促进住宅由规模速度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发展,以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到来。
在这次座谈会上,作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改革创新著称的深圳特区,在发展住宅产业化方面有哪些新作为,“深圳经验”有哪些示范效应,自然引起各方关注。
据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近年来深圳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以政策引导、标准建设、示范带动三方面工作为重点特点,形成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双引擎驱动推进,调动了企业投身产业化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产业化得到了可持续发展。“深圳经验”的主要特点是:
——政策引导:政府定位清晰
一是以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品牌为牵引。众所周知,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品牌是深圳特区迈向新发展的标志,深圳建筑产业化以此为牵引,明确了建筑产业化的定位和发展战略。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产业化在深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一届绿博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将建筑产业化定位为“传统绿色建筑的升级版”、“建设领域创造深圳质量、打造深圳标准、铸就深圳品牌的重要手段”。通过《关于印发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行动计划(2015 2020)的通知》、《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五年提升计划之两年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对这一定位和发展战略给予明确,极大鼓舞了全行业和相关产业人员投入产业化的使命感。
二是以全寿命周期内的“两升两降”为目标,明确了建筑产业化的总体方向。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产业化方式和手段,实现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两升两降”,即提升质量、提升效率、降低人工、降低能耗。
三是以实而不华、契合实际、稳打稳扎为基调,明确了建筑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不盲目追求数据指标,不惟预制率论,也不惟GDP论;不单着眼于建筑产业,更从社会分工、产业协调角度,动态推进建筑产业化,使产业化更接地气、有人气、有发展氛围。
四是以“五化合一 三位一体”为手段,明确了建筑产业化的科学探索。即:“五化合一”整体解决方案及“三位一体”推进模式。其中:“五化合一”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即以保障房为载体、探索实现绿色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的整体推进,这种模式已通过龙悦居三期等项目探索了成功经验。
五是以“3个100%、1/3、3%”为路径,明确了建筑产业化的综合施策。在基于《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住宅产业化新型结构体系和建造体系研究》、《住宅产业化项目建设全过程关键节点行政服务要求研究》等系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土地出让、保障房先行、建筑面积奖励为引导的鼓励政策,以标准化设计、装配式施工为核心的技术方向,以示范基地、试点项目为依托的产业整合和联动。
2014年,深圳发布了《关于推进深圳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从2015年起,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项目、安居型商品房项目全部100%实施产业化。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存量土地新建住宅项目给予达到1/3层数提前预售和3%的建筑面积奖励。
——标准建设:标准化工作全国领先
首先是坚持标准先行,提供技术支持。发布了《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外墙技术规程》、《深圳市住宅产业化试点项目技术要求》等,进一步规范深圳市住宅产业化项目的建设。
其次是推出第一代保障房工业化标准化产品。历经两年多时间,完成了《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上升为住建部部级课题,随后发布了《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图集》,推出了深圳第一代保障性住房工业化产品,用于指导和规范保障性住房全过程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
最后是商品房标准化定型化。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纷纷完善内部标准研究,普遍完成了住宅产品的标准化、定型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复制。
——市场运作:激发内在引擎
深圳有着建筑产业化独特的市场基础,一是从深圳本土培育了以万科为典型的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建筑产业化旗帜型企业。二是通过市场机制不断整合产业链,形成覆盖开发、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运营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并通过一批试点项目实现了各环节的有效整合,构件生产等配套产能充足。还建成了全国第一家设计类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标志着深圳产业布局迈入新阶段。
——示范引领:国家基地带动创新发展
深圳作为一个地理区域不大的城市,成功培育了4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基地组成覆盖全产业链;同时孵化35个市级示范基地和项目,培育了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已建和计划在建住宅产业化工程项目达到300万平方米,其中龙华龙悦居三期项目,荣获住房城乡建设部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一等奖、“最佳产业化实践奖”、“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奖”;同时正在光明新区筹建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引领示范,成功带动行业整体创新发展。
——信息化结合:BIM技术应用
深圳发布了全国首个政府公共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实施纲要和实施管理标准,论证了BIM在政府工程项目中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BIM应用实施的主要内容是BIM应用实施标准建设、BIM应用管理平台建设、基于BIM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政府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等。
在建筑产业化项目中,深圳积极推广BIM技术应用,研究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内,运用BIM技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各环节,防止设计缺陷和施工变更,提高建设效率,基本杜绝了渗、漏、裂、空等社会反映强烈的质量通病,切实提高了建设质量和住房品质。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所处在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新阶段,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深圳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化亟须加强统筹引导,明确发展目标,完善体制机制,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观念创新、组织保证
思想观念解放是一个大的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观念创新和组织保证,就没有住宅产业化的今天。为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这几年,具有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深圳,调动各方力量探索和推进住宅产业化,将其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来大发展,并通过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如果没有改革探索精神,没有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想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同时,深圳也是房地产企业的“大本营”。一些知名房企将产业化当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如万科一门心思开展产业化工作,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产业化住宅在市场和消费者面前也从过去的不认识到现在的逐步接受。
二是模式创新,两大亮点
这几年,深圳建筑产业化有很多亮点,但最吸引人的是模式创新。用两句话、十个字概括,就是:试点出经验,基地树样板。
先行先试,是改革的好办法。好了,向前推进;不成功,可以总结经验。检验住宅产业化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形成生产力,能不能帮助企业转型发展,能不能让消费者住上“长寿命、好性能、绿色低碳”的好房子。这就要发挥试点带头引路的作用。据了解,正是因为深圳发挥了“试点城市”与“基地企业”的双轮驱动,才为深圳产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如万科提出将住宅产业作为制造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带动作用突出。基地企业发挥龙头优势,积极开展住宅标准、工业化建筑体系的研究开发,带动高校及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部品生产和施工企业等参与产业化,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以基地企业为中心的全产业链发展,有力带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是勇于技术创新,促进标准先行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住宅产业化结构、部品和技术创新和保障体系,部分单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住宅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应用,装配式剪力墙、框架外挂板等结构体系的施工技术逐渐成熟。为此,深圳编制了产业化住宅预制构件等多项标准和规范,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