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巴山新居”,农民生活更幸福

14.11.2013  23:41

陈武生  记者袁大坤

  11月10日中午12时30分,在通江县诺水河镇梓潼中心村“巴山新居”聚居点里的临江小学,200多名学生,在修葺一新的寄宿制学生食堂里吃着香喷喷的热饭、热汤;不远处的村卫生室里,几名前来买感冒药的村民,正接受村卫生室陈诗均医生的量体温、测血压;已住进新居的每户村民家里,白花花的自来水直流进水缸;聚居点里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院户路、石板路,村民出户,脚上不沾一粒灰尘,就像行走在县城的小区一样。

  “以前解决农村行路、饮水、上学、看病等农村惠民工程,都是‘脚疼治脚,手疼治手’。”通江县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该县近几年解决农村行路、饮水、上学、看病等农村惠民工程,的确发生了巨变,但是,缺乏总理念、总规划、总统筹,所涉及的各个部门,都是各自为政,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缺乏一个总体的纽带和桥梁。

  从2011年开始,通江县依托“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的前瞻性、系统新和联动性,助推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层次嬗变。

  行路
  农户畅通幸福路

  寒冬时节的空山乡龙池村“巴山新居”聚居点里,新修的水泥路和院户路,在新居里蜿蜒盘旋,纵横交错。

  现住进巴山新居的老何有些激动:以前由于山高路险,为卖一头猪要请8个人抬,光运费就要300多,儿子老大不小了还没有娶上媳妇。公路通了,仅盖新居就节省材料搬运费8000多元,儿媳也接进了家门,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像空山乡龙池村这样地处中高山地带、路不通的村,通江共有400多个。境内崇山峻岭,处处悬崖峭壁、石坚砾硬、植被稀少,修建难度极大,被称为仅有氧气的“天路”。

  进军“天路”的号角吹响,一时间,演绎出一幅幅动人的乐章。

  施工现场,挖掘机和空压机的轰鸣声,修路民工的号子声,在空旷的山谷间跌荡起伏,形成一曲交通大会战的高亢乐章。

  如今,无数条新修的村、组水泥路两旁,农户新建的“巴山新居”聚居点悄然出现,新路承载着新居,新居随新路蜿蜒,一副新路新居的山水田园图,给昔日寂静的穷山村增添了无限生机。

  饮水
  汩汩甘泉润心田

  “真甜!”“好喝!”“这辈子真没想到能喝上这么好喝的水。”……去年以来,民胜镇草庙村“巴山新居”聚居点里,老乡们争相品尝着喷涌而出的自来水。

  “喝高氟水、苦咸水对身体最大的影响就是牙黑、腿弯、腰罗锅、患结核,严重的甚至影响生育。”草庙村村民张瑞民喝了一辈子的高氟水,2011年被医院确诊为结核病,医生告诉他是因为长期吃不卫生的水,像他一样村里很多50岁左右的人都患有结核病或者掉牙。

  如今,家家通上自来水以后,聚居点里的村民彻底告别了苦、涩、咸的井水,老张的病好了,生活越过越舒心。

  距通江县城67公里远的诺水河镇金家坝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全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了香菇。但没有干净水,村里香菇种植的规模一直扩展不起来。”村支书王永东很是无奈。

  “以前我们都是到河里挑水来供给香菇生长,费时耗力不说,遇到下雨天,水浑了就莫法用。现在聚居点里的产业大棚里引来了山泉水,不仅让聚居点村民喝上了干净水,而且种植香菇所需要的水也有了保障。”村民贾映清介绍说,她家以前种植的香菇才2000袋,今年一下子就种植了10000袋。

  据通江县水务局局长杨永超介绍,该县始终坚持“农村饮水工程围绕新居建”的规划,按照“建一处‘巴山新居’聚居点,提早就建好一处安全饮水工程”的做法,全县目前已建成“巴山新居”聚居点饮水工程50多处,解决了40多个村5万多人住进新居后饮水不安全问题。

  上学
  孩子脸上绽笑颜

  11月的诺水河镇寒风刺骨。在该镇临江巴山新居里的临江小学学生食堂里,吃午饭正吃得津津有味的该校六年级学生刘东说,几年前,自己吃的午饭是从家里带来的剩饭和剩菜,有时候吃了,肚子还要疼,时不时就生病了。

  刘东吃完午饭后,还特意带着记者到他所住的“别墅式”的学生寝室参观了一番,这是洗脸的地方、这是刷牙的地方、这是晒衣服的地方……

  “我们绝不放松对‘巴山新居’聚居点里的村小学建设。”通江县教育局局长董洪卫介绍,去年来,该县累计投入480多万元完成10所“巴山新居”聚居点里的村小学建设。

  与此同时,通江县通过巴山新居聚居点里村小学建设,近20%的家长选择了在聚居点务工,89%的家长每年一至二次回家看望孩子,61%的家长每月能和孩子视频“见面”一次。

  空山乡小学地处中坝村“巴山新居”聚居点里,白色瓷砖贴墙的三层教学楼耸立在青山绿水间。校园内绿树成荫,教学楼前花坛整齐排列,操场绿茵满地。这所“巴山新居”聚居点里的美丽校园成了当地的一道靓丽景观。

  看病
  家门口看病不犯难

  “噼噼啪啪……”今年秋天的一个早上,春在乡向家营村“巴山新居”聚居点里的村卫生室门口响起了一阵鞭炮声。“要不是王医生的话,我老伴恐怕也不在人世啰!”话没说完,妻子擦了擦红红的眼睛。“我真不知道咋感谢,心里一辈子都会记得。

  原来,王前春因突发高血压生命垂危,送到新居村卫生室,医生王东平迅速救治,现已康复。

  据统计,近年来,通江县在“巴山新居”聚居点里新建甲级村卫生室40多个,“巴山新居”村卫生室覆盖率均达到100%,每个新居村卫生室“新五件”配备率达到100%。

  “我参加培训后医疗技术提高了很多,以前不能治的病,现在也能治了。”曾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参加培训的铁佛镇平坝村“巴山新居”村卫生室岳医生说,“参训以后,村民们简单的一些病,都不用再到镇上和县上的医院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