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乱象,救命钱怎成唐僧肉?

16.11.2014  11:07

光明网评论员: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民检察院反渎人员在搜查该县五头镇时任民政所所长张景华家时,竟然发现267本存折。这些存折都是其利用职务之便,从“低保户”“五保户”群众那里收集而来。利用这些存折,他先后冒领侵占50余万元低保户的“养命钱”。因滥用职权罪、贪污罪,张景华被判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8万元。(11月15日《京华时报》)

又见低保弊案!古人云吏治情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不谈听到民声民意,连底层民众的兜底救济也不放过,“官德”二字,早与节操碎裂一地。

冒领截留,贪腐成痴。数百本低保存折,对应着数百家民生冷热。若非东窗事发,谁能想象,50余万救命钱就这么一滴不剩地被私下瓜分殆尽?有人说,低保款也“”偷,胆儿不小。这话未必尽然,最该反问的是,低保款也“”偷?所谓敢不敢,是道德诘责;而能不能,才是制度反思。

这些年,低保乱象层出不穷,“跑冒滴漏”可谓触目惊心:今年6月初,湖南省耒阳市通报发现并清退了402名不符合政策的低保对象,部分涉事官员受到纪律处分。其中一名村支书为本村的12人违规办理了低保,而12个违规的低保户中竟然有八个是村支书的亲属,而与此同时要养活智障儿子的贫困老人却常年无法得到低保救助。再往前,今年3月,记者在海南部分农村调研发现,一些村民申请低保要向村干部送礼,不够条件的村干部或亲属反能享受低保。“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各色人等显神通,真正需要低保政策救助的弱势群体却领不到低保金……还是数字最有发言权:早在2012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6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

民间最为心酸的一句话,莫过于“最大的贫困是没本事吃低保”。近年来,各地拍蝇打虎中暴露出来的低保窝案,将基层治理中的短板与不堪晾晒在公众面前。

低保为何成了唐僧肉?这个问题无非三个答案:一是分发制度混乱,权力缺乏制衡。以文首事件为例,办案检察人员发现,有关资金到了五头镇,如何流转、分配、发放,均由张景华一手掌控。作为一名乡镇股级干部,张景华除了担任五头镇原民政所所长一职外,还同时兼着民政所会计、出纳的职务。二是分发程序“最后一厘米”难题待解。农村不少低保户、“五保户”不识字,不会使用存折。很多时候,低保金是由民政人员先代领交到所里,低保对象再到民政所领现金。那么,这个过程如何管控,成了事实的难题。三是监管阙如,低保基本是民政与救济对象之间的事,公共监督难以发挥效用。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所言,从多数基层干部贪腐案件看,政策公开与公示制度流于形式是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雁过拔毛”,抑或是“滴水不剩”,低保乱象之恶,不仅是个钱的问题,更割裂了公共财政与民生福祉的关联,人为制造了新的不公不允,也成为“小官大贪”的重灾区。在法治中国的语境下,惟有重整底线秩序、重构司法威慑,以严苛的程序正义,管控好救命钱的去向,财政的一片冰心,才不至于因为公职人员的贪欲而成为冤大头。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