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药涨价序幕开启 嘉应制药12款产品提价

23.05.2014  14:24

嘉应制药日前宣布旗下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丸等12款品种入选国家发改委低价药品清单,并拟对前述品种进行提价。据了解,这是国内上市药企对发改委关于低价药品的首次回应,由此拉开了低价药涨价的序幕。

今年4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建立低价药品清单进入和退出机制,并确定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同时,发改委还列出了低价药品清单,共有283种低价西药与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被取消。另外,发改委还允许药企在西药日均费用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对产品自主定价。

根据低价药品清单,国内逾20家上市药企均有产品在列,如千金药业、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嘉应制药等。目前,其他药企尚未明确表示将大规模提价,不过按照发改委的通知,入选低价药清单的药品逐步提价是大概率事件,而尚未被列入低价清单的药品则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深圳一位券商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低价药问题存在多年,发改委及卫计委层面也在致力于解决该问题。

从供给端而言,药企生产低价药并无过多的动力,成本高居不下,药品也难以提价,甚至出现亏本生产的问题。从需求端而言,低价药品不断退出市场,造成低价药缺位,消费者不得不寻找价格较贵的替代品。”上述研究员表示。

去年7月份,上海运佳黄浦制药公司宣布薄荷麝香草酚搽剂(痱子水)停产,引发业界对低价药品退市的广泛担忧。事实上,从2007年以来,国内上百种低价药品已逐步淡出三甲医院及连锁药店等主流医药流通市场,如环丙沙星胶囊、注射用红霉素、牙周灵片等。以甲巯咪唑片为例,该药品曾广泛用于治疗甲亢领域,最终因成本问题而逐渐限产,而德国默克等外资巨头却借机研制甲巯咪唑片,售价约为国内药企同款药品的20倍。

针对低价药品退市的问题,原卫生部曾计划通过推广基药制度等措施予以解决,但并未遏制低价药退市的势头。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上市药企纷纷停产低价药品,记者曾从浙江一家上市药企了解到,低价药难以实施自主定价,且在各省区的基药招标中并不占据优势,很难成为公司的盈利来源。

今年3月份,低价药问题再度引发业界关注,纽交所公司天银制药因涉嫌违法违规被四川药监局立案查处。该局发现天银制药一款护肝片成本价超过3元,但在基药招标中的中标价格仅为2.81元,由此对天银制药展开调查。

实际上天银制药只是国内诸多生产低价药品的代表企业,部分中小药企在生产低价药品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偷工减料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客观上对大中型药企造成倒逼现象。据了解,国内目前仍在生产低价药的药企中,低价药早已不是这些公司的主流产品。以华北某上市药企为例,该公司部分品种入选了发改委低价药清单,不过此类品种在公司的营收占比不足5%。

低价药清单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政策层面解决低价药问题的一次尝试,嘉应制药提价或会引发跟风效应。”上述研究员还表示,低价药提价并不会对相关公司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