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抗战老兵聚首成都 再唱壮歌忆当年

19.09.2014  15:38

  9月18日,成都金牛宾馆,抗战老兵杨宗廉带来自己写的书法作品。

  9月18日,几辆汽车停在成都市金牛宾馆西苑内。车上下来8位近百岁高龄的老人,他们的胸前,一枚枚勋章闪烁着光芒。这8位老人,有人曾在热带雨林的死人堆里爬进爬出,有人曾在淞沪会战中流过鲜血。

  下午2点,一场“功臣关爱 远征英雄”捐赠活动在金牛宾馆西苑礼堂内举行。8位抗战老兵作为健在的117名川军抗战老兵代表,现场领取了每人每年的8000元捐赠。而这一捐赠,将持续到这117位老人离世为止。活动现场,每位老人都很激动,情不自禁又讲述起自己的抗日故事。

   再唱“满江红

   老兵壮志仍不改

  每位老人进入会场,志愿者、市民都会自发起立鼓掌。96岁的张文治眼睛有点红,这样的欢迎场面,是这些老兵们少有经历的。

  1934年,未满16岁的张文治从南充嘉陵中学毕业,毅然决定参军报国。1937年抗战爆发,张文治任杨森20军特务连排长。“我们从四川到贵阳,一路沿长沙、武昌、南京,到达上海嘉定。”张文治回忆,他带队驻守桥亭宅、顿悟寺、陈家行一线,日本第三师团、第九师团和禁卫师团对这一带发起猛攻,飞机轮番轰炸、机枪大炮掩护。“当时我们在战场上杀敌,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张文治说,什么是代价?战士的鲜血就是代价!在淞沪会战的七天八夜中,20军伤亡惨重,阵亡士兵达7000余人,而张文治仅受轻伤逃过一劫。

  回顾起参加抗战的点滴故事,张文治越说越激动,现场高唱起淞沪战场上战士们壮士气的歌曲《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台下老兵和来宾和着他的歌声拍掌高唱助兴。

   老兵抹眼泪

   运物资战友死伤大半

  18日一大早,家住资阳的94岁远征军老兵朱守信,在儿子的陪伴下赶到成都参加老兵会。一路上,他又回想起自己投身抗战的日子:

  1937年,年仅16岁的朱守信毅然从戎,成了成戍司管区的一名学兵。两年后,他被保送到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军官训练班,在铜梁虎峰场受训一年。毕业后回部队任排长。

  此时战火在中华大地上蔓延,朱守信所在部队改为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兵站总监部运输第七团,开赴云南前线。由于云南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给物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在雨季,别说人了,连走惯山路的马都会跌落山下。一次,朱守信所在部队要翻越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空气极为稀薄,连火都点不燃。饿了,战士们就嚼生米充饥。渴了,就靠烂水池里的水解渴。

  “当时,20多人挤一个帐篷,临睡前,大伙儿还在闷着气说话。可第二天早上,一个帐篷里能爬起来的,就只剩几个人,其余的全在夜里窒息身亡了。”回想起战友痛苦的样子,朱守信轻轻抹了抹眼泪。朱守信所在连队上山时有150多人,但下山时仅剩30来人了。

  “我们还是二线运输部队,死伤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当时战斗有多么惨烈。”朱守信说,让他自豪的是,他和兄弟们完成了这次运输任务。

  (记者 余行袁惠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