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元帅儿女为《彝海结盟》点赞
红色题材影视,更需要用心打造。
电视剧《彝海结盟》导演王伟民。
电视剧《彝海结盟》播出十天来,不仅受到全国众多观点好评,许多影视专家们看片后也纷纷点赞,认为该剧完整呈现了“彝海结盟”这个长征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党的民族政策第一次胜利实践、第一次提出长征、第一张民族政策公告发布、第一支少数民族地区红色革命武装力量成立、第一个长征途中少数民族地区红色苏维埃政权建立等,众多党史军史上的“第一次”都有精彩描述,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电视剧。
11月2日晚,华西都市报记者再次电话釆访了电视剧《彝海结盟》的导演王伟民。谈到执导电视剧《彝海结盟》的成功,王伟民说:“优秀的红色作品既弘扬了主旋律,也鞭策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红色题材市场潜力巨大,让更多年轻人感受信仰的力量。对于人生来说,应该要有信仰与信念,方能克服生活中的苦难,完成人生目标。”
打造优质的作品 吸引年轻观众关注
随着当代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元化,现在的观众能够接触到的电视剧类型愈发显得“百花齐放”,而且他们的主动选择性很高,尤其是年轻观众。因此,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红色题材电视剧如何吸引年轻观众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王伟民导演执导电视剧《彝海结盟》也早已意识到,只有拍年轻人爱看的历史革命题材,才是新出路。王伟民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红军长征精神显得遥远而陌生。这是中国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不应该被遗忘。王伟民感叹,“在如此艰辛、恶劣的环境,每个战士都饱含信仰。”
王伟民套用一句狄更斯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但这分明也是我们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国人普遍缺乏信仰。优秀的红色作品既弘扬了主旋律,也鞭策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于人生来说,应该要有信仰与信念,方能克服生活中的苦难,完成人生目标”。“老一批导演创作的红色题材比较传统,我们这一代导演需要拍一批这样的红色题材留给现在的年轻观众。”
拍出了美剧品质 商业包装增可看性
今年涌现出了一批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比如《英雄后卫师》《三军大会师》《红星照耀中国》……包括王伟民导演的《彝海结盟》在内,这些作品高度弘扬了红军长征精神。
王伟民介绍,新作《彝海结盟》继承了《我的铁血金戈梦》中“以小见大”“举重若轻”地处理“大历史”和“小细节”的关系的风格。王伟民导演希望以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本剧打造成一部年轻人也喜欢看的红色经典电视剧。“本片把故事集中在‘彝海结盟’发生的前后26天内,类似于一些美剧的叙事手法,把每一天拍成一集,悬念层层叠加,环环相扣,把历史主旋律人物用商业手法包装,以增强可看性,这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之前,王伟民曾执导拍摄过《远东第一监狱》《红色利剑》《我的铁血金戈梦》等革命、战争题材作品;也拍摄过轻喜剧《奶爸的爱情生活》;刑侦剧《蓝色较量》……可以说执导作品种类极其多元化。
未拍先走长征路 直观体验长征艰难
王伟民介绍,《彝海结盟》未开拍,他就带着剧组主创先走了长征路。一路上对红军行军的过程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王伟民说:“我们在崎岖的沙石路上颠簸了七八个小时才来到皎平渡,可以想象当年红军长征之艰难。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经过这次重走长征路,我可以想象,当年红军长征之艰难。若不是靠信仰,是无法完成这一壮举的。”王伟民发现,之后再到凉山拍戏,演员在实景中能克服困难迅速入戏。“因为他们走过这段路,知道扮演的角色曾经靠着信仰,完成了这一壮举。”
从金沙江到大渡河,他们把四川凉山走了个遍,尽管一路崎岖,但这让创作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苦难,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王伟民透露,许多大戏在凉山实景拍摄,拍摄地都是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虽然是6月,但高海拔地区温度比较低,一场雨戏拍下来,演员们都冻得不行,但他们都咬牙坚持过来了,没有一句抱怨。”
王伟民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他说如今的红色题材,勇于触碰“信仰”命题,正是剧中人物对信仰的选择和坚守触动了当代观众的神经。编剧兼导演姜伟也坦言:“整部戏是一个坚定信仰的过程。这些只有在过去老电影中才传递的情感,现在的观众会不会觉得假?我思考了很久。最后我觉得不会,因为每个人都是需要信仰的。”从《东方战场》到《海棠依旧》再到《怒江之战》……中国影视剧可谓一路“飘红”。作品中对信仰的坚守、对英雄主义的细腻演绎以及开放的创作理念等,都让“红色题材”走出了一条叫好又叫座的新路。
王伟民最后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红色题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创作者可以借鉴国际上比较新的拍摄手段,我觉得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可以更多地运用到红色题材作品中去,这里面有太多的信仰和故事及精神层面的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去创作和挖掘。”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