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销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北派打地铺 南派住别墅
编者按
步入11月,我国《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颁布施行10周年。自从传销在中国大陆出现以来,传销与反传销的斗争从未终止过,四川省工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间,我省共查处传销案件441件,案值近6亿元,罚没金额1732.97万元。
近年来,除工商、公安等“国家队”之外,民间反传销志愿者正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近他们,通过他们的经历,透视当前传销的新特点和反传销的新难点,以及官方与民间力量如何更好合作,以此增强反传销的实效。
选择成为反传销志愿者时,45岁的阆中人李旭心间充满了激情,在他看来,官方打击传销,往往以驱散、遣返为主,如何让被洗过脑的传销者清醒过来,反传销志愿者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几年过去,随着反传销志愿者的逐步流失,目前民间职业反传销人士不足300人。
是什么导致这些草根的反传销力量渐渐减少,反传销路上他们有着怎样的困惑?连日来,记者走近反传销志愿者,一探究竟。
【困惑一】
反传销协会身份尴尬 反传销志愿者该不该收费
曾潜入传销组织的李旭,他所在的“中国反传销协会”是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一个民间反传销组织,约有40名专业反传销人士。“在全国层面上,活跃着七八支这类反传销组织,现有民间职业反传销人士不足300人,算上偶尔参与的‘半职业人士’,也不超过1000人。”李旭说,面对庞大的传销人群,民间反传销的声音太微弱。最开始时,大家凭着激情做事,纯公益,不收取任何费用,结果不可持续,无固定办公场所,志愿者也逐渐减少。
据李旭介绍,目前“中国反传销协会”是半公益性质,身份尴尬,注册协会不成功,只好注册咨询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反传销工作,“别人把人带到北京来找我们‘反洗脑’后,随便给点捐助;我们到全国各地开展反传销工作,会向寻求帮助的人要差旅费,如广东、福建收3000元。”
“中国反传销爱心互助网”负责人蒋德胜对记者说,他们的经营方式一般是求助者支付往来的交通、食宿费,完成劝导说服工作后,其家人自愿支付数百或上千元费用。
志愿者彭柱的“中国反传销救助联盟”在淘宝开了一家网店,出售15种虚拟代金券,以方便当事人拍下后支付反传销的食宿、餐补等费用。从代金券情况看,最大面额是“反洗脑劝说成功后自愿支付酬劳8000元”的代金券,也有6000元、5000元、2000元不等面额的代金券。从成交记录看,2000元面额的代金券成交最多也仅7单。
李旭说:“不收费,大家不相信你,也难持续;收费,大家又质疑你,完全商业化肯定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