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医患情深正能量 体验看病就医真感受

09.07.2014  17:55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举行“中国梦·天使杯”征文活动 传递医患情深正能量 体验看病就医真感受  来源:成都日报    
 
  7月2日,由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区文联、区作协共同承办的“中国梦·天使杯”看病就医体验、感人医患故事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本次征文活动中,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16名,这次活动是医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一次小结。
  自今年3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医院党委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医院“一个目标,两个强化,三个规范,四个提升”的年度总体目标,在广泛征求不同层次的职工意见后,还邀请患者家属、记者、社会监督员、教师等参观医护临床诊疗工作,让群众从不同角度提意见,开展了体验写实征文活动,创新了“自选动作”。
  此次征文活动主要是体验者的体验。在这里,我们挑选了部分获奖征文,让我们伴随着质朴而热烈的文字,走进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里,体会那满满的正能量。
  天使在人间
  □杨静
  “在医院已经半年多,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今天邀请大家来,主要是想交代一下我的后事。”2013年12月24日下午,李玉仙老人平静地躺在床上,面色蜡黄,但神情安详,让人感受到她的坚强。
   “说心里话,我很想活下去,但这几天我感到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老人说,“我并不怕死,只是心愿未了,我想把自己的遗体器官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李玉仙,女,1930年1月3日出生,中共党员,主管护师。在工作期间,她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
   “我是闲不下来的人,习惯了!”这是李玉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1992年,李玉仙退休后加入区老年科协,负责退休志愿者工作。
  在退休的日子里,她每天像上班一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经常带领区老科协组成的医疗队,深入灾区、山区、农村为群众提供健康检查,协助龙泉驿区仁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慢性病人监测血压、血糖,进行健康指导。
  2013年5月,李玉仙像往常一样,和老科协、医院的志愿者来到龙泉十三小,认真记录义诊学生的体检情况,记录健康成长档案,方便下次体检时对比。5月的龙泉,天气已经比较热,但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位经常来为他们体检的老奶奶还穿着毛衣,谁也没有注意到她其实身体也很虚弱了。
  “在2012年年初,她就感觉到身体有些不对劲,那时候她总说很忙,过一段时间再去检查,就这样一拖再拖,如果当时候她对自己好一点点,或许……”儿媳一边说一边抹泪。她带病多次深入退休党员、职工家中,积极送学上门。在她的教育影响下,一些思想上存在问题的党员,转变了认识,纷纷表示将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去世前的一个月,病床上的李玉仙拉着党办唐主任的手说:“以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等我有钱了,我要为党组织捐一次款,回报党的恩情,但我们家的实际情况你也知道……”老人顿了顿,“在我去世后,有一些安葬费,我已经和儿媳商量好了,把其中一部分交给党组织,算是我最后交的一次党费吧。
  2014年2月16日,天气格外的冷。四川省红十字会遗体捐赠接受站来到区第一医院肿瘤科,接收医院老党员李玉仙的角膜。当天,难掩伤悲的医院同事送了她最后一程。
  病痛虽然夺去了天使的生命,但留下的是因生命而带来的精彩。
  李玉仙,活着的天使!
  杨霖,那些普通事儿
  □张甜甜
  当我提笔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只想用简单又真切的语言将这个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和他虽然认识,但交流并不多,更不知道他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采访结束后,他的经历、真诚和敬业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叫杨霖,一九七七年生,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维保部的一名普通职员。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出生于南充山区的一个农村家庭,和很多基层工作人员一样,长期服务于基层,亦很少有人问起他那些不普通的事儿。
  当我见到他后,他便急切地告诉我,为什么选择了医疗设备维修这个岗位。他说,十岁的时候,奶奶患了癌症,有一天病情加重,送到医院抢救时,正巧遇到某种急救设备出了问题,耽误了抢救时间,结果奶奶去世了。他那时还小,不知道奶奶所患的癌症即使设备完好仍无法治愈,只单纯认为,如果医院的急救设备是好的,奶奶可能就没事了。这件事在他心底深深烙了一个印,所以中专时选择了精密医疗仪器专业,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解除设备故障,让当年发生在奶奶身上的不幸遭遇不再发生在其他病人身上。
  他说着说着,眼里有盈盈的光。奶奶去世的原因多少让人惋惜,却没想到居然成了年仅10岁的他一生的目标。透过那盈盈的光,我看到执著和坚定,以及他从那时起便不断加深的信仰——敬畏生命。生命本是脆弱,生命却可无比坚强,尤其是嗅过死亡的气息,才更懂珍惜的味道。
  他曾经也走在死亡的边缘,那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发生在甘孜州人民医院工作的那些年里。2004年的夏季,暴雨久久未停,甘孜州很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塌方、泥石流,暴雨停后,他第一件事便是出发前往九龙县修复某急用设备,由于通往九龙县的道路都很窄,他只能乘摩托车前往,岂料雨后的道路太滑,当摩托车行至某悬崖路段时,突然失去控制,一下便滑向了悬崖……心惊肉跳之际,他回过神来才发现摩托车前轮已挂在几十米高的悬崖边上,下边是雅砻江的滔滔洪流。
  结束在甘孜州人民医院14年工作经历后,2012年,杨霖调到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成为设备科的一员。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他却一样兢兢业业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刻保持谦卑,凡事冲在最前面,主动承担维保工作中风险高、要求高的设备。他说,他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维保工作干好、做实。
  我告诉他,之前我采访过一些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他们都说他为人很客气,做事有耐心,效率高。我问他,你到医院后曾两次获“十佳服务明星”,说明你的付出大家看到了,也认可了,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有什么事留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刻呢?他想了想说,有件事虽都是小事,但却让他觉得自豪,觉得兑现了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诺言。
  一天C臂突然出了故障,恰好有病人急需手术,情况十分紧急,杨霖接到电话后迅速收拾维修工具,急急赶到手术室检修,一会儿就解决了故障,为病人尽快手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采访结束时,杨霖说:“一个人,一生中最应懂得的两件事是珍惜和感恩”。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珍惜他所有的经历,关于理想、工作、人生,并从中汲取感恩的力量,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路中稳稳前行。
  急诊科那些人、那些事
  □龙水蓉
  到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体验,我是带着情绪去的。
  自那年在成都某医院被误诊留下伤痛,我的心里就隐隐地抗拒医院。不仅仅为这,还有某年深秋来自同学就医后的一番哭诉,令我几乎发誓要与医院绝了缘。
  那天,坐在区医院急诊科办公室里,听着急诊科李主任娓娓而谈,我显得躁动不安,笔记本上只记下了几个字,我几度希望想离开。但后来,当说到有个40多岁的门诊女患者来急诊科又吵又闹还投诉的事情时,我开始侧耳倾听。
  原来,女患者因为下班时间才拿到检查结果而没咨询到当时给她看病的医生,便拿着检查单子跑到急诊科插队问医生,当时急诊科还有两三个患者等着急诊。医生看了她的单子,问了她两三句,就让她稍缓一下,等另一个医生给她看。
  这个女人不依了,她说你是啥子医生,给我看到一半就不看了!
  医生叫陈林,他耐心地给患者说还有两个急诊病人等着,接班医生马上接着看。女人听了,突然指着陈林的鼻子骂起来:“啥子交班,你们医生还要下班嗦,去把你们的院长找来……
  女人骂了很难听的话,但陈林依然耐心解释:“我们急诊科确实是24小时不下班、不关门,但我们医生要轮换着休息呀!
  旁边的病患者听不下去了:“医生也是人,人家为啥不下班?
  女人仍然火气冲天:“把你们院长的电话给我,我要投诉……
  陈林因为被投诉而被批评,扣了绩效。这样的委屈,病患者不懂,旁人不懂;这样的委屈,只有医生自己承受,慢慢化解。
  身为医生,职业本身就已承受比其他职业更重、更大的责任和压力,还要承受无辜的委屈,他们心中纵有万般柔情也会被消磨殆尽。他们不是变得麻木不仁了,而是对每一个病痛患者习以为常了,因为他们看得太多、听得太多。当我听了陈医生的故事后,我有些心疼、有些怜爱、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一群人”。
  急诊科是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是一颗随时整装待发的子弹,随时随地候命。急诊科医生,经常二十四小时都处于紧张状态,一旦急诊病人出现在医院,他们就会赶在第一时间全力抢救。急诊科与患者,相处时间太短,但那些抢救患者的感人情节却可想而知。点点滴滴凝聚着爱,仅这些已渐渐改变了我对医院的恐惧,我开始从旁观者的角度关注那些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却很痛的医生。
  医生治病救人,虽然那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但他们也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家人疼爱的普通人,他们没有义务冒着“炮火”在线,但他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直到垂危病人转危为安,才走出抢救室。
  急诊科是一个医院的最前线,急诊科医生身在前线总是默默地承担,默默付出,这次到医院体验,仅一个急诊科就足以感动了我,改变了我以往的态度。
  走过一医院门诊,我在内心彻底原谅了多年前在成都某医院将我误诊的医师;走过一医院住院病区,感受到了越来越为病人及家属着想的人性化;走过一医院,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细节正在发生;走过一医院,听见许多心声。
  请患者与医生相互珍重生命,因为,这一辈子,生命不易。
  手记>>>
  一口气读完“中国梦·天使杯”征文比赛获奖的16篇文章,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当一次次的医患矛盾将医生这个职业推上风口浪尖,当全国各地屡有发生的伤害事件让医生冒着巨大的职业风险时,从这一篇篇质朴的文章里,我们却感受到了医患之间那浓浓的温情和拨动人心弦的正能量。
  受篇幅所限,16篇文章不能一一刊登,我们从中选取了3篇。三个平凡的故事,却触动了三位体验者心底最温柔的地方,他们用或质朴或热烈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三个故事,带给旁观者的,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思考。
  医院的服务到底怎样?医患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患者在就医中是谁为他们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中国梦·天使杯”看病就医体验、感人医患故事征文活动,将答案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心底最深处的感情是不会说谎的,一位位体验者用自己亲身的感受,用深情的文字将医院的服务、医患之间的关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这样一个细节,为了避免医院刻意的安排和提前打招呼,体验者们来了多次,为的就是最真实的体验。
  而最终,深情的回眸让他们的故事闪耀在岁月里。何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