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四川评书唯一传承人罗世忠将举办专场演出

23.06.2014  19:10

        本月26日下午2∶30,唯一一位仍公开演出四川传统评书的曲艺大师罗世忠,将亮相青羊区文化馆,举行专场演出,此次演出的100张门票将于明后两天面向全市群众免费发放,这也是青羊区传统曲艺进社区的首场活动。罗世忠的两位徒弟——同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演员的巴蜀笑星矮冬瓜(林晓东)和叶翔将为老师倾情助阵。昨日下午,71岁的罗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精神矍铄,很难想象他竟是一位癌症康复者,当初出院没几天就重返舞台。两年来,罗老每月平均要参加10场左右公益活动和社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我14岁就入门学讲书,对评书的热爱,毫不夸张地说,是深入骨髓了,家人朋友都说我就像着魔了一样。只要站在舞台上给大家讲书,我就高兴得很,精神得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罗老说了一辈子书,退休后仍继续创作、演出,无私授艺,服务百姓,其内心动力正是源于对评书事业和对百姓的爱,敬业精神值得称赞。

        传统四川评书唯一传承人

        四川评书是四川民间曲艺品种,与北京评话、上海评书、扬州评书齐名。年过七旬的罗世忠是国家一级演员,传统四川评书唯一传承人。罗世忠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从小就喜欢到茶馆里听评书,14岁考入当时的成都东城区曲艺队(后改为锦江区曲艺团),1961年拜师著名四川评书艺术家王德成。王德成去世后,他又投到评书大师周少稷门下,与李伯清成为同门师兄弟,“李伯清出师后走散打评书路线,目前四川还在讲传统评书的就只剩我一人了。”罗世忠说。近60年坚守四川评书的罗世忠,始终走“传统派”路线,一方醒木、一张手巾和一把折扇,又说又演,亦述亦评,把故事说得绘声绘色,角色扮得惟妙惟肖。

        退休后,罗世忠依然活跃在舞台,社区演出、公益活动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他用四川传统评书方式讲述百姓故事,醒木一拍,满口四川方言,让许多市民感到非常过瘾。罗老说,随着大众娱乐方式日益丰富,听评书的人越来越少,四川评书风光不复当年,但他说,“我在说书现场,常有观众对我说,是听着罗老师的书长大的,我就觉得很欣慰,再多付出都值得。

        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就是良药

        鲜为人知的是,这份付出中有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困难。罗老的徒弟矮冬瓜(林晓东)告诉记者,2011年8月,罗老被查出肺癌,经过1年治疗后,出院没几天,他就走上成都百姓故事会舞台,随后还参加了故事会巡讲活动,走遍成都20个区(市)县,传递正能量。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神采飞扬的说书老人是大病初愈。

        记者问及此事,罗老乐呵呵地说:“我这一辈子都离不开舞台,出院后我感觉身体还能胜任,就参加了百姓故事会,一来是因为对说书的热爱,二来也希望对青年故事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我有一个徒弟,正是在故事会活动中收下的。四川评书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现在,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对我来说,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就是一剂良药。”罗老这份谈笑间“病魔”灰飞烟灭的乐观,着实令记者叹服。

        创作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罗老看来,评书中蕴含着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忠厚勤勉等传统美德,只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依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评书爱好者。他对记者说,届时一个多小时的专场演出,他将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两段四川评书,四曲金钱板。“四川评书我说一段传统题材,一段现代题材,现代题材的叫《母亲》,说的是人要有感恩之心,要孝敬父母,儿女要多抽时间陪爸爸妈妈,而且‘常回家看看’都立法了,这段评书很有现实意义。”罗老介绍说,“说透人情就是书,尽在三寸醒木中”——这是老师周少稷在送给他的醒木中刻的一句话,罗世忠一直将这块醒木带在身边,以此鼓励自己。

        除了在内容上抓住时代热点,罗世忠在形式上也大胆创新,他将金钱板与传统评书结合,形成了有说有唱的新风格,两者同为四川民间艺术瑰宝,相映生辉。这次演出的金钱板《数县》,将四川100多个县用风趣幽默的串词表现出来,“希望大家听了以后能再给我出出主意,争取把全省的县名都包含进去。

        记者 陈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