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会理古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2.12.2015  21:24

       中新四川网12月22日电 (高寒)22日,记者从凉山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州会理古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介绍,今年12月,四川省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发出通知,会理古城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此,会理古城成为凉山州第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全州首次凭借古城创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会川,最早建县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2125年设县历史。会理县地处大攀西腹心地带,位居川滇结合部,是昆明、攀枝花、西昌区域中心城市的连接地、汇接点。
  据介绍,会理古城始建于元代,至今仍基本保留古城旧有的布局风貌,面积近25万平方米,其中:明、清两代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就有18万平方米;现有文物点301处,其中:松坪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仓圣宫已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2012年7月,四川省人代会批准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由凉山州人大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实施,古城保护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会理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风貌完整的明代卫城格局、保存完好的文物古建筑群落、众多的传统民居院落、丰富的民俗资源和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于1992年成为四川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了解,2014年6月,会理县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今年10月22日,省检查组通过现场查看和听取汇报,一致认为会理环境优美、气候舒适、空气质量高、民风古朴、文化深厚、鲜果时蔬甜美、市民从容闲适、民间文化蓬勃发展、人文素质高;同时,古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交通、排污、电力等建设及景区管理到位;景区导视系统精细;导游队伍服务热忱、贴心;档案资料专业规范、内容丰富、齐全;会理本地各网站对古城的美食、景点等内容宣传到位,会理古城具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条件。
  据介绍,经过这次创建,会理古城旅游景区实现了景观特色化、设施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性化”,软硬件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是景区环境条件改善,服务质量提升——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改善了交通条件、完善了游览设施、强化了安全保障、优化了环境卫生、提升了邮电服务、健全了购物管理、加强了资源和环境保护,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二是景区影响力增强,游客满意度提高——资源内涵进一步彰显、市场影响进一步扩大、会理形象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三是景区管理机制健全,游客高峰时段应对有效——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机制,景区管理进一步规范,游客高峰时段应对有效,信息化成效明显,带动了经济发展。
  今年1到9月,古城接待国内外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会理县紧紧围绕“一手抓科学发展新跨越,一手抓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走产业发展的道路,形成了铜镍、铅锌、钒钛铁、电煤、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质产业、黄(烤烟)、红(石榴)、黑(猪羊)、绿(生态)加现代流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10+2”产业构架,呈现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会理县资源富集,物产丰富,有“中国石榴之乡”、“天府云烟之乡”、“矿产博物馆”的美誉。近年来,会理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连续九年被评为全省少数民族类区先进县,连续六年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成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