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金叶铺就致富路 新农村建设迈大步

02.04.2015  14:47

 

依山傍水的姜州民权村。

 

清甜香型山地烟。

  道路平坦宽阔,纵横交错;屋舍青瓦白墙,错落有致。沐浴着早春的阳光,穿行在会东大地上,一个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丽烟草新农村映入眼帘。

  广袤的土地、优越的光热、独特的气候,使会东这片土地成为种植优质烟草的最适宜区域。烟草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走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官沟村后山坡上俯瞰全村,平坦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三面光的沟渠流水潺潺,稀稀疏疏的农家小院散落在潺潺溪流边,好一幅生态、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以前,该村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缺水村。种一大片,收一小箩,当地群众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近年来,依托烟草配套工程,全村55户人家都通过种植烟草走上了致富路,大部分村民都买了农用车,生产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党的政策太好了,帮我们引进自来水,修通了通村路,致富路一天比一天宽广。”该村烟草大户范红才难掩内心的喜悦。据了解,2014年,该县仅姜州小坝单元,整治烟草土地6000亩,机耕道17条,修复沟堰16条,修建库容2770立方的水池一口,总投资达2750多万元。

  近年来,该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烟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3年,国家烟草局批复四川省的唯一大型水源项目(新马灌区水源工程)在该县落户。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蓄水800万立方米,可新增灌面2.95万亩,控灌10.15万亩土地,仅此项目,提升年烟叶生产能力20万担以上。“十二五”期间,预计整理土地45800亩,建成80万亩基本烟田,形成90万担特色优质烟叶生产规模。2014年,全县在6个乡镇、14个村实施的基本烟田、烟水、烟路、农机具、烘烤工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达10081.95万元。

  “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该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解除了烟农后顾之忧,为烟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土地发挥效益

  笔落村,距离县城20余里,记者沿着平坦的通村柏油路不到一小时便来到这个会东烟草种植示范基地村、状元村。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自然村,蓝瓦白墙的房舍稀稀疏疏地散落在土质肥沃的山间台地上。据悉,该村2014年共种植烟叶4101.5亩,全村烟叶产值两千余万元,

  在该村烟技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种植大户何兴元家烟地里。只见几十个烤烟育苗大棚在他家门前的土地上整齐排开。清理苗棚卫生、开通风门、记录棚温、加营养液……何兴元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种植水稻、小麦只能解决温饱。种植烟草后,效益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好几倍。”何兴元望着自家新修的楼房满意地说:“现在各级各部门对烟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烟农越种越顺手,去年我家种了25亩烤烟,收入十三、四万元,刚把新房建起来,住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楼房。

  据了解,在打造“国家级优质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过程中,该县严格按照“工商协同、单元实施、整县推进”的要求,以“提高质量水平,突出风格特色”为重点,不断规范过程管理,发挥烟叶生产的规模优势、特色优势;严格按计划组织生产,有效调节广大烟农高涨的种烟积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科技支撑,基地示范,龙头牵引”,在打造全国优质特色烟叶生产一流县战略中,该县烟草聚合各种资源,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烟草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烟草提质群众增收

  村前杨柳夹道,村后青山如黛,一栋栋新居错落有致。走进种烟大户王朝华家院里,迎面是两棵正盛开着娇艳花朵的桃树,客厅装修别致,家具一应俱全。

  “这几年,通过种植烟草,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过越红火。”王朝华喜滋滋地和我们拉起了家常。

  据悉,近年来,该村按照烟草种植“一基四化”要求,整治基本烟田、新建水窖、水池、沟渠、管网、小塘坝、密集烤房、烘烤工场,既改善了生产耕作条件,又改善了农村面貌。2014年仅烟草一项,产值达七百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现在我们种的都是放心烟,从育苗到出售都有烟技员跟踪服务,质量有保障,收入有保障。”说起烟草品牌打造给烟农带来的好处,该县云盘村3社烟农高文福喜在眉梢。据悉,他家4口人,今年烟草收入不会少于1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近3万元。 

  近年来,该县不断在专业育苗、机耕机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烘烤上下功夫。2014年,全县共种植烟叶23.2万亩,收购烟叶62.96万担,烟农售烟收入达9.43亿元,实现了烟草提质,群众增收的目标。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稳步推进,一个个美丽、富裕的新村在会东县不断崛起。在会东现代烟草农业落笔之处,家园如画。

  赵海华  郑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