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胡先清:农村幼儿园里书写青春
四川在线消息(张世森) 胡先清,女,1958年大跃进时代出生,四川省泸县方洞镇新联村幼儿园教师。她扎根农村幼儿园教书育人33载,坚持自力更生,艰辛办园,悉心照顾农村留守儿童,倾情为孩子服务,为家长分忧。
胡先清只有初中文化,为提高育人业务素质,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积极参加县、镇幼儿教师的业务学习,取得了县上颁发的幼儿专业合格证书。
教学实践中,胡先清让孩子们唱起来,动起来,跳起来,画起来,自编自排儿童节目参加镇上比赛,多次获得优秀节目二等奖;由于入学孩子年龄参差不齐,她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幼儿复式教学活动,参加镇中心幼儿园优质课竞赛获得三等奖;她因为年龄等原因,没有转为公办教师,工作业绩确不低于公办教师,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被喻寺区评为优秀教师,她多次评为镇园优秀教师。今年第30个教师节,她又站上了优秀教师的领奖台。
她既是老师,又是家庭顶梁柱,担起了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的重担,被当地干部群众同行誉为百里挑一的好老师、好儿女、好儿媳、好母亲。
在父母、公婆面前,她是好女儿、好儿媳
胡先清是新联村12组人,家中四姐妹中她排行老四,三个姐姐先后结婚成家。1978年,她父母为了老后有人照料,按传统习俗招夫了上门女婿,胡先清次年生下了一女儿。1981年3月,因新联村(原黄楼村)一幼师认为2元1月的工资低,园里条件差,工作劳累艰辛而辞职。
眼看幼儿园开学无老师,村干部找到了胡先清,她二话没说,担当了村幼儿园老师。当年12月,她母亲去世,胡先清四姐妹含泪安葬了母亲。
胡先清上门的丈夫周元兴是当地有名的泥水匠,有了独生女儿后,乘改革的春风外出打工,连续四年不归家,无音讯,没寄钱回家。当时,胡先清要供养娘婆两家三个老人,白天要走10里多路到校上课,早晚周末要种六、七亩地庄稼,累得她喘不过气来。
胡先清在多方寻找丈夫无果的情况下,为了家庭的生存发展,她向人民法院递交了离婚诉状,得到法院支持,并按法律程序缺席宣判胡先清与周元兴离婚。
1986年,经人介绍,胡先清与单身农民兰世多结为百年之好,次年,她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她和后来的丈夫共同抚养二个女儿和双方三位老人,直到老人先后去世。为此,胡先清教书育人优秀,孝敬双方老人家庭和睦,多次被镇、村评为好女儿、好儿媳。
在女儿面前,她是严师慈母
胡先清与前夫失联离婚后,将前夫周姓大女儿改为随母姓,取名胡瑜。既照料大女儿,又照料与后任丈夫的女儿兰夕雨,生活悉心照顾、学习行为习惯严要求。
白天,她在校上课,放学回家,帮助丈夫干活,料理家务,喂猪煮饭,晚上还要辅导检查两个女儿的作业,两个相差8岁的姐妹互相学习,帮助,和睦相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
大女儿胡瑜高中毕业后,被成都某企业聘任为主管,工作兢兢业业,受到企业重视。她象母亲一样,22岁时招夫上门,独生儿子范英浩已满13岁,正在当地读初中一年级,成绩优秀,照料外甥的学习生活又落在了胡先清身上。
二女儿兰夕雨在母亲胡先清的悉心教育下,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师范学院,2008年毕业后留校工作。胡先清为了支持二女儿兰夕雨继续深造的愿望,省吃俭用,2011年让其到华南师范大学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学习三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14年7月,被四川师范学院聘为教师讲师。
家乡干部群众伸出大拇指赞扬胡先清:“一个农村妇女,幼儿教师,能把二个女儿培养成国家的人才,不容易,值得骄傲,是家乡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