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供给结构 提高要素保障效率
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和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冬生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反复强调,深入阐述。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提高国土资源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是今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刻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增强改革的自觉性。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按照凯恩斯经济理论,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出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刺激需求激增,拉动经济V型回升,曾经取得过一定成效。但在当今经济增速放缓、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下,单纯的需求刺激不仅难以发挥预期作用,而且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导致新的危机。我国经济如今面临的最突出矛盾,表象上看是速度问题,根子上是结构问题。只有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才能从根本上补齐环境污染、资源约束、区域贫困等一系列短板,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良性循环,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切实提高国土资源供给的针对性。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建设用地总量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土地供给的约束越来越紧。要想使有限的土地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必须严把土地供应关,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将有限的用地指标精准投放给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优先保障省定重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和脱贫攻坚用地。要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出让土地,努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对房地产闲置率高的地方和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要严格控制土地供应,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尽快补齐全面小康的贫困短板。国土资源部对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支持政策。省厅也出台了扶贫攻坚十条措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用好用活用足这一系列支持政策,整合资金和力量,充分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地灾防治、地质调查等重点项目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力帮助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进一步强化资源利用的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平台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的监测监管。采取动态监管、预警通报、考核评价、专项督办等综合措施,促进批后土地及时供应,严防土地闲置浪费,盘活企业存量土地,重点要盘活“僵尸企业”闲置的土地。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标准约束、科技支撑和考核引导,开展重点城市、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节地评价,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资源供应效率。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加强联动审批,规范审批运行。对重大项目坚持主动服务、提前介入、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提升用地审批效率,切实做到“保开工、保落地、保当期”。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是我国经济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的客观要求,是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科学研判后采取的重大决策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起来很新,听起来很玄,其实是针对性、操作性、现实性都非常强的一项改革,必须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必须站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担当、守土有责的高度,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能优势,以国土资源供给结构的优化完善,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四川“两个跨越”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