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透露了哪些信号?
据央视新闻,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要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发布了这二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密切接触者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等等。
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
11月11日,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首届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二十条措施并不是第十版防控方案,但属于一次小的调整。
中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杨畅点评,优化防控措施的针对性极强。上述措施是针对疫情风险变化的精准调控,尽可能通过管住小网格、小区域、小范围,避免简单操作导致的范围过大,进而拉长防疫战线、延长防疫时间。在上述措施调整下,有利于为宏观经济的修复和实体消费场景的修复,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资料图 图据IC Photo二十条措施要求:
制定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
据央视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此外,要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尤其是满足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这里的“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是什么,还有待发布。此前,新版诊疗方案已实行分类收治,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而不要求去定点医院治疗。
对此,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这其实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
入境管控新调整: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入境人员隔离调整为“5+3”
对于入境人员,二十条措施首提设置“闭环泡泡”。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提出“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
同时,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如第二次核酸检测Ct值仍≥35,一般为既往感染,只需要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今年3月的新版诊疗方案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的标准时,就规定连续两次核酸Ct值≥35即可,但确诊的标准并未有类似修改。诊疗方案修订要点解释,这是因为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对此,国际旅行行业反应迅速。据财联社报道,去哪儿平台国际机票瞬时搜索量达到近一年峰值。截至11月11日14点,去哪儿平台的实时搜索量环比昨日同期增长3倍。携程、同程、飞猪平台也发布了类似消息。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称,对于商旅出行而言,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为国际航班的进一步加快恢复创造了条件。同时,作为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后的配套措施,还设置了面向相关人群的“闭环泡泡”机制,对于正常国际商贸及文化交流的加快恢复意义重大。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10月以来,国航、南航、海南航空等多家航司陆续宣布复航、加密和新增国际航班。例如,东航在10月17日宣布恢复多条国际航线,包括上海—曼谷—青岛、杭州/青岛/南京/昆明—东京成田、青岛/南京/烟台—首尔仁川、青岛—迪拜等航线。冬春航季计划每周客运国际航线增至42条108班,相比之下,截至10月中旬,东航每周可执行国际航线为25条54班。据东航微信公众号,其11月又要新增多条国际航线。
对此,谭晓东强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缩短入境隔离周期后,外防输入的压力或会更加明显。
风险人员判断新标准:
隔离期再缩短,次密接不再判定,广州已率先落实
隔离时间“从7到5”的调整不止针对入境人员。二十条措施明确提出,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
此前,在6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
此外,二十条措施还明确,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此前6月发布的新版防控方案,在密接的密接判定上,已经调整为与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长时间密切接触人员。今年3月,卢洪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深圳密接由真正流行病学家判定,深圳过去两年中,次密接没有发现一例阳性病人。
就在11日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表示,广州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接者解除隔离。
病毒学家常荣山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发现普通的密接一般需要2~3天时间,找到次密接所需的时间则更长,且在最终找到时多已完成感染周期,其传染力和致病力均较弱,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次密接者,对防控的意义不大;同时,将次密接者全部找出来后对隔离场所承载力也造成巨大压力。
那么,二十条措施实施后是否可能引发疫情反弹?对此,谭晓东回应,为减少反弹,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做到少聚集少流动,争取把反弹期缩短,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风险区确定有了新变化:
调整为“高、低”两类,明确要求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此外,二十条措施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的规定为7天。此外,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对此,常荣山表示,原中风险地区的划定说法比较模糊,现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使得区域划定与管控更加明确。
二十条措施还提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此前部分城市推行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会很快停止呢?对此,常荣山表示,没有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强制大规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属于被动的、后置式措施,只能检测不能防止感染,相反还可能加剧由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管理操作不当等带来的风险。此外,核酸检测需科学精准,切不可被滥用。
治理“一刀切”再次被强调:
严禁随意“静默”,随意停诊
二十条措施提出,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此外,二十条措施还提出,要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在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方面,二十条措施提出了“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等。
此外,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
对于反映突出的校园疫情防控问题,二十条措施特别要求,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赵倩 实习生 易千雪 丰廷玉 北京报道
点击进入专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