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基层“文化大院”成聚民心的吸铁石

16.07.2014  22:09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16日电(张婷)“文化不文化,大院看变化”。7月15日,记者走进伊宁市委宣传部确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模式试验点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和诺改图村,村民们普遍反映,如今的“文化大院”好看、好玩、好用,让村民不由自主就想走进去。而以往颇有市场的歪风邪气,则在“文化大院”强猛的“火力”前丢盔弃甲,节节败退。

文化大院”为何受到村民欢迎?是因为伊宁市委宣传部为其配备了“一氛围、一大院、五支队伍”,这个被称为“一一五”模式的新举措,像一块磁石,将村民吸引住了。

走进这两个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飘扬的国旗,抢眼的主题横幅,伊宁市要求必须在村委会展现出浓厚的宣传思想文化氛围。除了国旗和横幅,还有设施完备的广播室及扩音喇叭,内容丰富的板报,方便的阅报栏(每村5个)等。同时,为村里“三老”人员订阅党报党刊,充分发挥“三老”人员辐射带动作用。以调频喇叭、大喇叭、户户通、数字电视、文化大院“五位一体”的宣传模式,及时传递党的声音,这就是市委宣传部狠抓的“一氛围”。

针对目前基层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人员难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伊宁市以群众庭院为主要阵地,由基层文艺骨干牵头组织,吸引周边群众自发参加,每次活动准备5—6个文艺节目,化解居民对参加各项活动产生的抵触情绪。

为扩大教育覆盖面。伊宁市在村文化室设置了流动书柜,在“文化大院”设置了文化专柜。书柜中存储的图书都是当下内容最新群众最需要的图书。流动书柜的图书定期在各村循环流转,以实现各村群众对图书资源的共享;“文化大院”中的文化专柜主要放置一些群众喜欢阅读的图书,有关群众利益的宣讲资料、群众喜欢看的影视碟片以及播放电器设备等,将村图书室搬到离群众最近的“文化大院”里,让群众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及时掌握当前的时政信息和惠民政策。

文化大院”内除了“两书柜”,还有“五支队伍”,即包括一支文艺表演骨干队伍和一支体育活动骨干队伍的两支文体队伍和包括村干部宣讲队、宗教人士宣讲队、“三老”人员宣讲队在内的三支基层宣讲队伍。

文体队伍的任务是在丰富本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文体骨干力量的带动,将宣传思想文化内容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还可自娱自乐自行选择文体项目,业余时间随时开展,引导群众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宣传、引导的目的。

基层宣讲队伍则深入庭院、巷道及群众家中,开展“微宣讲”活动。每半月印发一本宣讲材料,宣讲员每次针对一个小问题讲解,要求讲明白、讲透彻,群众可以边听边问边讨论。宣讲活动中,有时还穿插一些小竞赛、小游戏等。“微宣讲”时间短、内容精、人员少、易组织、内容通俗易懂。

作为学习试验点的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和诺改图村目前已安装广播大喇叭90个,打造“文化大院”4个,举办文艺表演活动34场次;举办“微宣讲”活动83场次、体育活动12场次。“一一五”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新知识、新文化及新理念逐步融入群众心中。该模式将于下半年在全市村(社区)推广,计划建立56个村广播室,450支宣讲队伍,450个“文化大院”,使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正能量的迸发点,聚民心的吸铁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