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声中“替代通道”伊斯坦布尔运河开工,土耳其会引火烧身吗
原标题:争议声中“替代通道”伊斯坦布尔运河开工,土耳其会引火烧身吗
6月26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席了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下的第一座桥梁工程奠基仪式,此举标志着酝酿多年的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埃尔多安表示,该运河是一个可以拯救伊斯坦布尔未来的项目,其“翻开了土耳其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打造“新土耳其”的重大设想之一
早在2011年,时任土耳其总理的埃尔多安就正式提出了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的设想,计划在伊斯坦布尔西部欧洲部分开挖一条连通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的运河,为博斯普鲁斯海峡提供一条替代性的新航运通道。当年,埃尔多安带领正发党在之前的九年执政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顺利赢得了第三次大选,并正式推出了“2023百年愿景”,计划打造一个“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也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重大设想之一,体现了埃尔多安和土耳其政府雄心勃勃的抱负和对发展前景的自信。
伊斯坦布尔运河示意图。
如今十年过去,土耳其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已不复当年的活力与自信。2013年的加齐公园抗议、2015年的两次大选、2016年的未遂军事政变、2017-2018年的修宪公投和总统制改革等事件极大地改变了土耳其国内的政治生态;同时土耳其经济从高速增长变为低位徘徊,土耳其里拉呈持续贬值趋势,周边地区的持续动荡及其与西方关系趋向紧张也影响了土耳其的发展环境与外交政策。“土耳其模式”早已黯然失色,“新土耳其”不再激动人心。在此背景下,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一度被搁置,近两年再次被提出和加快推进实施,背后的动因和意义已大不相同。
土耳其政府宣称,贸易发展和通航船只增长对博斯普鲁斯海峡及伊斯坦布尔市带来巨大压力和潜在风险,这使修建新的运河日益必要。土耳其政府认为,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拥堵状况和通航压力,并降低发生碰撞、污染等事故的风险,以保护伊斯坦布尔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运河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等。土耳其方面预计,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将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贡献可达280亿美元,并大幅提升土耳其的世界交通枢纽地位。
今年3月埃及苏伊士运河因大型船只堵塞而瘫痪,加强了土耳其新建海峡替代通道的决心。根据土耳其政府公布的方案,伊斯坦布尔运河长约45公里,宽275米,深度超过20米,直接投资规模约为86亿美元,而外界预计运河项目总投资高达150亿美元。
充满争议的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
自2011年提出、特别是近两年加快推进以来,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在土耳其国内争议不断,怀疑和反对的声音一直很大。总结来看,土耳其国内外反对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的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质疑运河项目的经济效益。
总体上,现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天然通道更为成熟、费用更低,对于国际航运业来说更具吸引力,国际航线和伊斯坦布尔的港口物流设施均围绕海峡布局,未来伊斯坦布尔运河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航运与经济收益,甚至无法收回建设成本,将成为“鸡肋”。
二是担忧运河项目带来地缘政治风险和安全冲击。
今年4月,土耳其100多位退役将领曾公开联名反对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理由就是运河将动摇1936年签订的《蒙特勒公约》的地位,对土耳其与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造成冲击,最终将危及土耳其的国际形象与国家安全。除了对海峡问题十分敏感的俄罗斯及黑海沿岸国家之外,欧洲国家也对此项目及其背后的影响存在一定疑虑。
三是担忧投资巨大的运河项目会加重土耳其的债务压力。
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投资规模巨大,资金来源的确是一个重大挑战。土耳其还希望依靠自身资金和能力独立修建运河,以便将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本国手里,但运河修建是一个耗时耗资的重大工程,本就严重缺乏资金的土耳其能否独自筹集如此规模的建设资金存疑,这加重了外界对该项目前景的担忧。
四是认为运河项目可能带来“生态灾难”。
由于伊斯坦布尔处于地震多发地带,环境污染与地震诱发风险是公众比较关心的争议话题,反对党共和人民党籍的伊斯坦布尔市长伊玛姆奥卢就曾以安全与环境为由公开反对运河项目。随着运河开工建设,围绕该项目的争议再次高涨,伊玛姆奥卢再次就此发声反对。
虽然充满诸多争议,但埃尔多安多次表达了建设伊斯坦布尔运河的坚定决心。在6月26日的开工仪式上,埃尔多安展望了运河项目的良好前景,称运河所有设计均有科学依据,再次为运河项目的必要性进行了辩护。
埃尔多安为何执意要建运河?
实际上,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历经十年之后被正式提上日程,反映了当前土耳其国内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政治局势的复杂性。除了公开宣称的目标之外,
土耳其政府力推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的直接目的在于拉动经济增长,而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执政地位。
从直接动因来看,埃尔多安政府希望借助斯坦布尔运河项目提振疲弱的经济,着眼于该项目带来的经济拉动效应。近年来土耳其经济遭遇重大挑战,里拉贬值严重,外资流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原来设定的“2023百年愿景”目标难以实现。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更加重了土耳其的经济压力,虽然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其实现了经济正增长,但高通胀、高失业率和货币贬值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一增长成绩大打折扣。
同时,守着土耳其海峡这一全球重要的地缘战略枢纽,却无法像苏伊士运河那样“坐地收钱”,这在经济低迷、资金缺乏的背景下让土耳其更加心有不甘。而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土耳其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举措之一,疫情发生以来土耳其更加重视推进国内交通、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伊斯坦布尔运河项目投资巨大,计划在运河沿岸修建两座新城,通过发展运河沿岸经济区,配套大量住房、道路、桥梁、港口、物流中心等设施,势必带来投资、消费和就业的大幅增加,从而显著拉动经济增长。
从根本动因来看,埃尔多安政府主要希望借助经济拉动效应巩固民意基础和执政地位,应对日益增大的政治挑战。
近年来土耳其国内政治极化与埃尔多安的威权并行,执政党内部面临纷争和接班人危机,反对党联合起来挑战埃尔多安的执政地位。能否稳定执政地位、赢得下一届总统大选成为埃尔多安最为关心的政治目标。正发党与埃尔多安长期执政的关键基础就是经济发展成就,只有通过伊斯坦布尔运河、海上天然气开发等大规模项目提振经济表现,在2023年建国百年到来之前尽可能地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能有效巩固自身执政地位,并有望赢得下届总统大选。
总体而言,土耳其政府执意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的直接目的在于获取经济拉动效应,进而提振国内民意支持度和巩固执政地位,而未来该项目是否能够盈利及其长远经济价值如何并不是其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当然,考虑到国内资金缺乏和债务压力的质疑声音,土耳其政府可能会寻找外部合作方共同参与,以缓解资金压力和降低经济风险。如果未来土耳其经济形势无法好转和资金短缺加剧,其将不得不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并多渠道寻求筹资,如寻求卡塔尔等友好国家的资金支持,适时与来自欧洲和亚太国家的企业进行融资合作。
对于可能带来的战略与安全冲击,土耳其政府将谨慎应对,力争不对既有国际秩序及其与美、俄以及欧洲大国的关系造成冲击。虽然近年来土耳其在周边地区表现出强势进取的外交姿态,但其还无法冲破长期形成的既定国际秩序,将灵活务实地处理相关敏感问题,不会引火烧身。
(邹志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点击进入专题: 新闻热点精选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