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4.24%,资产利润率为1.36%,均连续3年下降,大企业利润增长落后于营业收入和资产增长速度。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9月2日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透射出中国大企业“大而不强”问题愈发严峻。大企业为何陷入“越大越弱”的尴尬境地?该如何提质增效?政府和社会又该为企业营造怎样的发展环境?都是十分现实而又急迫的问题。
盈利能力不足美国企业一半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56.6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3.31%;入围门槛升至228.6亿元,上榜企业个个堪称“巨无霸”,其中,营收上千亿元的大企业比上年增加11家达到131家;10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数量居世界第二。
这些傲人数据的另一面,却是盈利能力的差强人意。数据显示,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4.24%,资产利润率为1.36%,均连续3年下降,大企业利润增长落后于营业收入和资产增长速度。
以美国作对比,中国企业500强营收利润率不到美国500强的一半;对比最近3年世界500强中美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美国企业盈利率持续提升,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却在逐年下滑,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大而不强”的背后
大企业缘何陷入“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关键症结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说。
一个突出原因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明显不足:世界500强中92家中国内地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只有1.16%,与上年相比甚至还下降0.05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在对未来发展具有关键、颠覆性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上,欧美国家的领先优势和我国的弱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经营能力仍处较低水平。以品牌打造为例,我国企业500强总体规模已接近美国500强四分之三,但在世界知名品牌培育上却无甚建树榜。
此外,我国大企业更多分布在黑色冶金、建筑业、一般有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的重化工特征显著行业,产业结构低级形态特征仍十分突出。
“做强”需要新思路
如何摆脱“大而不强”的现状?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看来,大企业发展需要新思路,支持经济增长的资源要素禀赋条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继续追求高增长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大企业应确立与新常态相适应的发展规划,避免因追求过高增长速度而进一步加大库存与产能过剩压力。
“我国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和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关键阶段,必须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来通盘考虑。”李锦提醒,大企业应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进而拓展盈利空间。
此外,专家认为,要推动我国大企业以技术与产品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发展,必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的局面,支持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和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