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样破除部门壁垒

03.01.2014  14:43
核心提示:在所有具一定规模的企业内部,我们都能看到以单位或小团体为中心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部门壁垒。部门壁垒表现在: 部门之间不信任   在所有具一定规模的企业内部,我们都能看到以单位或小团体为中心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部门壁垒。部门壁垒表现在:

部门之间不信任,不沟通,不合作;

对兄弟部门的分工和职责缺乏了解,工作沟通困难

只强调自己部门的重要性和利益

各部门自行其是,没有同步意识

部门之间互不配合,互相扯皮,甚至互相拆台

出了问题,互相指责,推诿责任

造成部门壁垒的原因很多,从管理人员的角度看,是他们缺乏全局观念,专注于自己的职责,业务,任务,忘记了整体目标。

从结构上看,不同部门之间互相制约的功能,导致部门间的冲突。如销售部不在乎晚收款,只要东西卖出去就行,而财务部则希望快回款,控制坏帐;一线生产工人要出活,要产量,质检部门要“挑毛病”,严格查找次品。类似的相互制约还有生产和成本;时间与质量;促销与信用额度;价格与销售额;分配与再投资;纪律与关爱等。这里面都有责任和利益冲突。从部门来说,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从企业的角度讲,必须兼顾两者。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是合理的矛盾,只能用一盘棋的思想统领,通过协商找出双赢的办法。

有时公司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也可能鼓励部门壁垒。例如考核标准,工人的次品越多越受罚,质检员查出次品越多奖金越多,这就是体制造成的矛盾,结果是至少有一方要受伤害。这是可以避免的冲突。如果换一种做法:为两者规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减少次品。次品流入市场,受到客户投诉时,两者共同承担责任,因为一个生产了次品,另一个漏检了次品。两者均要接受责罚。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不算错误,不作奖惩。次品数量减少,质量问题被消灭,两方面同时受奖。这样不但能消除部门壁垒,还提高了质量。

公司做大后,上下左右的协调一致更加困难,处理不好,就染上大企业病。大企业的挑战更为严峻: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让总部和各地区形成协调一致的关系?如何在统一平台上实现公司内的资源共享?如何防止地区和部门各行其是,成为独立王国?如何在业绩不同的地区和收益不同的产品线间采用统一的、公平的、无歧视的、有激励的薪酬标准?有的大企业采用战略事业部体制和管理干部问责制,各部门分别定位为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各自有细化的目标和指标,负责人签订任务责任书,在这样的企业里,特别容易形成部门壁垒,将一个企业分裂成多个中心。这就是为什么GE将消灭部门壁垒当成生死存亡的大事情来抓。它的口号是:只有一个GE,谁搞部门壁垒,谁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