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上首次访华,这位总理不太“冷”
来源:环球人物
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能坚持自己的立场,
有独立的判断,
并不会简单地随小集团起舞。
作者:王喆宁 郑敖天 毛予菲
编辑:毛予菲
6月25日,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率团抵达北京,开启了5天的中国行。
希普金斯的此次访华行程十分丰富。除了与中国领导人进行高层会晤,他还将参加一系列企业伙伴关系活动、在北京大学发表主题演讲、出席第14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启动旅游合作伙伴项目等。
这是自2019年来新西兰总理的首次访华,也是希普金斯在总理任上的首次访华,备受关注。
2023年1月19日,阿德恩突然宣布辞去总理一职,希普金斯接任上台。那时他就强调,访华是他的“优先工作之一”。“如期访华说明希普金斯自己也对此行充满期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所助理研究员孙畅向《环球人物》记者分析。
“中国是新西兰经济复苏的关键部分”
在希普金斯此行中,促进中新经贸合作是一个重要看点。
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今年以来,新西兰经济形势低迷,通货膨胀加剧,奥克兰等地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民众生活成本持续上升。
孙畅说:“希普金斯上台后,将国内民生与经济复苏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希普金斯此前表示:“中国是新西兰经济复苏的关键部分。中国占我们所有出口的近1/4,是我们在疫情之前的第二大旅客来源地,也是我们学生的重要来源地。”
此次访华,他将目光放在寻求振兴两国贸易关系,吸引中国游客回归上。
·希普金斯。这一点也表现在希普金斯的访华代表团规模上。代表团成员中,有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部长、农业部长、旅游部长等高官,也有新西兰航空公司、恒天然、佳沛、莱美等新西兰知名企业代表,还有来自今年新西兰全国毛利战舞比赛冠军部落的代表。希普金斯表示,这个部落将协助推广新西兰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希普金斯还未出发,他的访华就成为新西兰国内热议的话题。在当地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上,人们热切讨论着希普金斯此行。
新西兰驻华使馆要在北京举行一场商务晚宴。一些从事新中贸易的企业家迫不及待晒出了邀请函,希望希普金斯访华能为双边经贸往来注入新的活力。
·希普金斯。新中两国的贸易繁荣,有利于希普金斯解决国内经济问题。2023年是新西兰的大选年。作为新西兰工党唯一提名的竞选人,希普金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新西兰国家党党魁陆克森。孙畅说,陆克森曾担任新西兰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经验丰富。民调显示,国家党的支持率曾一度高过工党5%。
“如今距离大选还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希普金斯将从这次访问中受益。”新西兰前总理约翰·基在接受澳联社采访时如此说。
“总理是‘公共财产’”
希普金斯是个“接地气”的总理。他经常称自己为“一个来自哈特的普通男孩”。
希普金斯出生在惠灵顿远郊的哈特河谷地区,那里是一个传统的轻工业区,经济不甚发达,他的父母也都是普通人。
他经常充满温情地回忆起童年生活:“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富家子弟,但我和我的兄弟都是在爱和鼓励中成长起来的。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大的财富了。”直到今天,希普金斯的家人依然居住在哈特河谷一带。
温馨的成长环境使希普金斯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2008年,他因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而延长陪产假,是第一批这样做的男部长之一。
出任总理后,希普金斯表示,自己已成为“公共财产”,但不希望家人也受到影响。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犯错的机会,我想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而不用担心有500万人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我希望他们在公众视野之外生活。”
学生时期,希普金斯学业出众,在高中和大学时都担任了学生会主席。1996年,希普金斯的高中同学发起了“谁最可能成为新西兰总理”的调查,他得票第一。
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读大一时,希普金斯迎来人生中第一次转折:1997年9月,他因参加抗议学费上涨的示威活动,遭到警方逮捕。谈及这段往事时他表示,那次被捕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是他与政治的第一次密切接触。
他还幽默地说:“(被捕后)在惠灵顿警察局里,我发现我还挺享受女王陛下的好客之情的。”这里的女王,指兼任新西兰国家元首的英国女王,希普金斯是在调侃短暂的“吃牢饭”经历。
孙畅说,被捕事件对希普金斯的人生道路产生很大影响,并最终促使他踏上政坛。大学毕业后不久,他便进入议会工作,担任众议院议长的政策顾问。
2008年,30岁的希普金斯在里姆塔塔选区当选议员。在之后的15年里,他在新西兰工党、政府内阁和议会中都担任过重要职务,在党务和议会事务上有很强的发言权。因擅长解决棘手的政治难题,希普金斯在工党内部被称为“修理专家”。
希普金斯十分关注教育。2008年时,他就表示要确保“每所学校都是优秀的学校,每位老师都是优秀的老师”。2017年,希普金斯出任教育部长,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上调大学生津贴和生活贷款标准,逐步实现大学免费教育;重新审核新西兰会考制度,试图避免对学生的过度考核;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等。
一位新西兰议员评价,希普金斯为人和善,说话简明扼要,非常熟悉政府运行机制。
希普金斯也说:“新西兰政坛有很多富有才能的人,但他们不懂怎样才能让政府机器按他们的想法运转。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已经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
·希普金斯。友好的“戴吉”老爹
在新冠疫情期间,希普金斯因为“笨拙”成了新西兰人最熟悉的面孔。
2020年11月,他临危受命,出任新设的新冠疫情应对部长。上任后不久,他便推出“交通灯”防疫政策,定期对全国各地区疫情进行动态评估,并制定了红、黄、绿三个疫情等级,因地制宜实施防疫政策。同时,他还积极在全社会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在他的努力下,新西兰的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他的工作能力也获得社会肯定。
与此同时,自嘲“笨拙”的希普金斯,也为新西兰人的抗疫生活增添了不少笑声。2021年8月,希普金斯在例行疫情新闻发布会上,鼓励居住在人口密集地区的新西兰人到室外锻炼。然而,他把“和大家一起伸展腿脚”说成了“和大家一起大张双腿”。这个口误迅速成了网上的热梗。希普金斯承认口误,无奈地笑着说:“媒体肯定要拿这事大开玩笑”。
有趣的是,希普金斯的口误反而让许多新西兰人喜欢上了他。不少网友表示,没想到自己能在看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时“笑趴了”。还有许多人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做“劈叉”的视频,表示自己“正努力听从政府的建议”“大张双腿,而不是传播病毒”。
孙畅说,新冠疫情期间,希普金斯不时在新闻发布会上闹出诸如迟到、口误这样的小意外,但他完全不避讳自己的“不完美”,经常诚恳地“做检讨”,这种略显莽撞却又亲近选民的姿态为他赢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希普金斯有一个绰号“Chippy”,源自他名字的首字母,表示“乐观、略带学生气的举止”。比如新西兰人都知道,希普金斯最爱的食物是香肠卷和零度可乐。在参加听证会时,他总会给自己准备一小罐可乐。2022年,希普金斯的生日礼物是一份巨大的香肠卷。
也有新西兰媒体表示,希普金斯像一个“友好的‘戴吉’老爹”。“戴吉”是新西兰俚语,多指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中年男子。
阿德恩宣布辞职后,当地媒体火速找到希普金斯,想对他进行采访。当时希普金斯正在锻炼身体,穿着一身黑色卫衣,戴着鸭舌帽和墨镜。他对记者说:“不要在我穿着运动服的时候采访我,这不公平。”
这段采访让希普金斯的穿搭迅速“火出圈”。工党在网站上拍卖起了他的帽子与墨镜,拍品宣传语是:“穿上这身装扮,你就可以去电视剧《西域》(新西兰热播剧)第七季试镜,或者成为新西兰总理。”
“一块干,吃饱饭”
自1972年建交以来,中新关系一直在稳步发展。去年两国共庆建交50周年,明年将迎来中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创造了多个“第一”。新西兰是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中国结束双边谈判、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中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的西方发达国家。多个“第一”既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为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希普金斯出访前,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王小龙在《新西兰先驱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总结了两国的交往合作,引用了一句新西兰毛利谚语——“一块干、吃饱饭。”
中新经济高度互补。“新西兰有优质的乳产品、肉制品等,中国充当了大卖家。两国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初的700万新元增加到2022年的400多亿新元。自2013年至今,中国一直是新西兰最大贸易伙伴。这次访华,希普金斯希望在应对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更多领域和中国继续深化经贸合作。”孙畅说。
中新人民友谊源远流长。两国虽远隔重洋,但早在180多年前,就有华人来到新西兰,他们与他们的后代为新西兰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7年,中新两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空中丝路”的联通促进了两地之间人文、旅游等方面的合作。2019年,“中国——新西兰旅游年”开幕式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随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举办。
“从疫情后恢复人文交流的角度来说,希普金斯此次访华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相信通过对话,‘国家品牌’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这也将起到促进人文交流的作用。”孙畅说。
孙畅说:“建交50多年来,两国不断丰富和拓展合作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彼此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作为体制不同、文化不同的两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和新西兰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在各种领域的成就,都源于我们坚持合作共赢、求同存异的大方针。”
“新西兰虽然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五眼联盟’成员,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能坚持自己的立场,有独立的判断,并不会简单地随小集团起舞,这一点是中国和新西兰能够保持良好合作的重要保证。”
希普金斯的对华政策,是新西兰对华态度的传承与延续。“在记者会上,希普金斯曾表示要继续努力经营成熟的中新关系,不让分歧来定义双边关系,此次访华再次释放了互相合作、求同存异的信号。”
·阿德恩与希普金斯。新西兰前总理约翰·基认为,希普金斯此行将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他说,近些年西方一些国家与北京疏远,并“妖魔化”中国。因为“五眼联盟”,新西兰与美澳走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与中国建立基于贸易的成功关系。这让我们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力,而那些选择‘扔石头’的人并没有”。
“美国调整印太布局,进一步拉拢盟国。美国步步紧逼之下,新西兰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新西兰继续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不仅符合其自身利益,也表现了对国际关系稳定的强烈诉求。相信未来,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新关系一定能不断克服困难,越来越好。”孙畅说。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