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回镇考古:920支医简内含10部医书 价值远超马王堆

18.12.2013  11:17

医学价值 医简内含的医书(图为根据专家观点绘制的模拟图)。制图 龚武

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竹简经过溶液浸泡后放在玻璃试管中保护及修复。川报集团记者吴小川摄

[成都天回镇考古发掘追踪]

相关报道:织机陪伴2000年 汉代女土豪坐拥“蜀锦工厂

□四川日报记者 吴晓铃 陈四四

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大量西汉简牍究竟是什么内容?12月17日,负责此次简牍识读工作的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武家璧揭晓了部分答案。他认为,扁鹊是医方祖师,且以诊脉闻名。此次出土的《五色脉诊》等医书,应该就是扁鹊学派的经典。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历史文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中浚,从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以及部分药方中发现,这批医简在医学史上的价值,远远高于马王堆医书。 9部医书可能证明扁鹊不是传说

【考古研究】920支竹简=10部医书

在3号墓出土的920支医简,其中的736支根据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9部人体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等。

【专家释疑】希望能证明扁鹊医学理论

武家璧:出土医简中有《敝昔医论》,而“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鹊”的通假字,因此极可能就是指脉诊法的创始人扁鹊。而东汉时期广汉出现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脉诊为特色的医学派别,就是扁鹊派的继承人所创。

和中浚:扁鹊在医学史上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甚至有说法认为他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因为扁鹊本人留传下来的文献几乎没有。如果这批医简能够进一步证明是扁鹊的医学理论,意义相当重大。医学价值为何高于马王堆医书

【考古研究】9部人体医书各有所长

出土的9部人体医书各有自己的论述特点:比如《敝昔医论》讲五色脉,论述五色脉与脏腑和疾病的关系、《脉死侯》讲脉象与疾病以及死亡的关系、《六十病方》有药方60条,所涉病名包括了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疾病,《病源》则涉及病理学,《诸病症候》共268支简上涉及的药方和医病理论数量相当大,包括了经脉和病症部分……

【专家释疑】中医方剂可达八味

和中浚:此前,马王堆、张家山汉墓也曾出土过医学文献。但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出土的医简,在医学史上数量最大、最集中、和医学关系最密切。920支简,字数和马王堆医书的两万多字大体相当。马王堆医书的内容有很多原始、巫术的成分,医方也是以单方为主,经验的成分比较大。而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出土的医简,介于早期的马王堆医书和中国第一部医学典籍《内经》之间,9部人体医书都和医学有关,既涉及病基,又有症候治疗,以及针灸、脉象等,学术价值相当高。此外,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医简的药方也比马王堆医书更加成熟。不仅每个药方的药味增加了,经常有四五味、七八味,相比马王堆医书的一两味药更有中医方剂的特点,而且很多药现在仍在临床上使用。

武家璧:这批医简在医学史上的价值,远远高于马王堆医书。并且,首次发现一部《医马书》,填补了中兽医史的空白。最完整的人体医学模型

【考古研究】人像精致完整

在3号墓中,还出土了一具完整人体经穴髹漆人像,人像五官、肢体刻画准确,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不同部位还阴刻着“”、“”、“”、“”等线刻小字。

【专家释疑】揭开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

和中浚:这是川派中医学溯源的物证载体,它与1992年在绵阳双包山汉墓中出土的经脉漆人像造型风格一致,见证着四川早期经脉学发展。绵阳的人像有13根纵行经脉,交汇处主要在手和头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出土的人像经络线条复杂,交汇处多,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与墓葬出土经脉医书相对照,为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唐光孝(绵阳市文物局副局长):绵阳出土的经脉漆人像有28.1厘米高,但一只手和两只脚都有残缺。肉眼能看到经络线条,但没有文字。成都天回镇老官山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更精致完整。

绵阳当年出土时经脉漆人像是处于饱水状态,10多年来一直将其放在水中进行保护。今年夏天,经脉漆人像“秘密”从绵阳运到了成都,现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与这次发现的成都经穴髹漆人像一起进行脱水保护处理。绵阳经脉漆人像出土的汉墓中只发现了半两钱,没发现五铢钱,可确定其年代在汉武帝元狩五年之前。成都经穴髹漆人像其出土的汉墓中也发现有西汉半两钱,推测年代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两个漆人像年代相近,风格一致,下一步将进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