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4个专项督查组对12个市州的24件信访积案难案进行实地督查

29.05.2015  11:34

本报记者首次受邀参与信访督查,见证信访积案难案督查全程——

省信访局、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组成4个专项督查组,对省内12个市(州)的24件信访积案难案进行实地督查,首开信访工作联合实地督查先河。

每个督查组都必须完成四个“规定动作”:查看现场、面见信访人、听取汇报、查阅材料。除了和信访当事人面对面,还和政府职能部门面对面。

首批24件信访案件的督查结果,将在四川省信访局网站进行公开。今后对信访案件的督查,媒体的参与、结果的公开将成为常态。

5月中旬,省信访局会同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组成了4个专项督查组,对省内12个市(州)的24件信访积案难案进行实地督查,首开我省信访工作联合实地督查的先河。

此次督查还有一个 “第一”,就是邀请媒体参与。作为第二督查组正式成员,5月11日到5月15日,本报记者与督查组一起,实地走访宜宾、乐山、眉山三地。

督查地和信访事项的选择有什么讲究?督查组由哪些人构成?他们怎样开展工作?5天时间里,记者见证了信访督查的全过程。

A

走访

每一种诉求都应该被倾听

5月11日中午12点,高县符家镇硕勋路上,一行身着便装的人拿着材料,从车里走出来,快步走向不远处荒地里那幢孤零零的白色小楼。

王桂芝(化名)的家就在小白楼的二单元一楼,因为县里要建设一个商业中心项目,这幢小白楼被纳入了征地范围。如今,达成协议的74户居民搬走了,只剩下被众人称为“钉子户”的王桂芝一家。

兴许是已经知道有人要来,王桂芝直接把陌生人迎进家里,这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热情地招呼大家喝水。“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上访的?有权处理机关给你有过什么答复吗?”来人问。“2013年年底吧,先后给县里、市里都写了信,最后跟省里反映的。”王桂芝说。“听说你现在对于房屋价值评估有不同意见?”来人又问。“嗯,我不知道当时征地评估机构是怎么选出来的,我在外打工,公示也没看见,等我知道回来后,他们(拆迁方)不仅断水断电,连电视信号也给掐了。”说起这一幕,王桂芝口气明显凌厉起来。

12个市(州)、24个案件,是此次信访督查锁定的方向。王桂芝家的案子正是其中之一。

第二督查组的工作,就是从跟王桂芝见面开始。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拆迁引发的信访事项。同行信访局人员告诉记者,在当前的信访事项中,这类信访案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此次全省督查选定的24件信访案件,全都涉及土地问题。“面见信访人,完整倾听他们的意见,不仅有助于核实信访事项,还能缓和信访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对立感’,为化解矛盾创造条件,找到突破口。”一位督查组成员对记者说。

和王桂芝一样,刘秀英(化名)的诉求也是卡在了征地赔付上。

刘秀英的老宅位于“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规划区。在坍塌的老宅旁,还有近500平方米房檐不足1米的简陋房屋。在征地赔付时,刘秀英要求,这些简陋房屋也必须按照正常房屋标准赔付。但经当地政府部门核实,这些房屋修建并未在国土部门报建,属于违建。督查组和刘秀英见面时,她也承认了这一点。“你说这房子是养殖用房,有相关手续吗?”督查组问。“没有,这房子本来是想让我儿子做养殖场的,但是2008年年底他出了车祸,就一直没顾得上跑手续。”说到这儿,刘秀英抹了抹眼角。

我们能理解你的家庭困难,可即便手续补办下来,这房子的条件也不满足正常房屋的赔付标准啊。”督查组耐心地跟她解释。“如果随意提高标准,其他村民会怎么看待?政府的工作还怎么开展?当然,你家里的生活困难,可以向民政部门提出救助申请。”督查组负责人望着她,和颜悦色地说:“要不你和家里人再商量商量?

督查组离开一个星期后,记者致电眉山市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得到的最新结果是:刘秀英已经基本同意了赔付协议。

幕后

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和案件督查?临行前,省信访局局长邵革军专门向督查组作了说明:选择这些市(州),不是因为这些地方做得不好,而是想以点带面,以个案督查推进积案难案解决,同时规范基层信访工作。

而对于怎么督查,每个督查组都必须完成四个“规定动作”:查看现场、面见信访人、听取汇报、查阅材料。

B

核实

每一个环节都要抠细抠实

随着督查的进行,记者发现,只要摆事实、讲法律讲政策,信访人一般都能“听得进去”。

对于王桂芝反映的,她家曾一度被断电断水断气的问题,督查组就对当地亮出了黄牌。“如果断水断电断气是为了方便其他住户动迁,那为什么我们不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一点,跟人提前解释告知?因为工作不细,导致一些本应立即解决的问题,变成老大难。这是工作方法和态度上的问题。”督查组人员语气很严厉。

同样并不轻松的对话,还出现在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的小会议室里。现场除了督查组成员,还有来自宜宾市翠屏区住建局、区信访局、金坪镇政府等相关责任单位的同志。除了和信访当事人面对面,和政府职能部门面对面,听取汇报、核实取证也是督查的“规定动作”。

会议的氛围颇为凝重。听完汇报后,督查组直接发问,“根据信访人反映的社长家建楼房的情况,我们也到了现场,看到了社长家的楼房,对吧?”在得到镇上领导的肯定答复后,督查组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楼房是几层的?”“两楼一底。”“在新农村建设中,这是属于统规自建房屋,国土部门的规划有吗?”“有。”“在哪儿?我们看看。

可能是没想到督查组的工作会这么细致,镇政府并没有准备好相关材料。等了10分钟后,国土部门批复的规划图纸送到了督查组面前。“规划批建是一楼一底的吧?”“是。”回答的声音明显小了一些。“那两楼一底又是怎么回事呢?报批了吗?处理了吗?”“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还没来得及处理,这是我们工作中要改进的地方。”镇领导红着脸承认。

在随后督查的几件信访事项中,类似的追问一直在进行着。督查组一针见血的提问,让很多汇报人都脸红出汗。“督查组的工作,也是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乐山市一位基层信访工作者告诉记者,“依法信访对群众来说有必要,对我们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同样也非常有必要。

幕后

对信访人的诉求,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督查组负责人说,“如果是合理诉求,就应该依法按政策解决到位。就算是不合理诉求,也应该向群众把相关政策法规解释清楚。

完成“规定动作”后,督查组便会有一个内部的碰头会,一般时间在晚上八九点钟。碰头会上,大家也是各抒己见,整理出来的意见将在跟当地政府的反馈意见会上交流。

最新进展

督查结果将网上晒

5月25日,四个督查组向省信访局移交本组综合报告。下一步,24件信访案件的督查结果,将在四川省信访局网站上进行公开。

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是十八大后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方向,“今后对信访案件的督查,媒体的参与、结果的公开将成为常态。”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在全国信访局长会议上明确表示,“要打破传统信访工作模式的封闭性,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实行信访案件的受理、办理、督办全过程公开”。

阳光信访不是口号,在公开面前,我们地方政府肯定有压力。”眉山市信访局局长杨志忠告诉记者,“虽然督查组走了,但经过媒体的报道后,群众的‘督查’还在,我们是丝毫不敢放松,也不能放松。

编后

如果是合理诉求,就应该依法按政策解决到位。就算是不合理诉求,也应该向群众把相关政策法规解释清楚。”文中督查组负责人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做好信访工作,群众观念是基点。只有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实实在在地扎根群众中,才能把问题解决好。如果各级信访工作都能像督查组那样认真倾听信访人诉求,同时敢于对相关职能部门追问到底,最后把信访案件的结果在网上晒出来,就像记者亲身感受到的那样,摆事实讲政策,有过程有真相,还有一点温情,自然让人“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