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心为心

06.12.2014  12:12

 

  1952年,陈赓奉命筹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筚路蓝缕创业中,他多次向学院领导干部念叨一句话:在学校,学员是“吃饭吃菜的”,教员是“做饭做菜的”,领导是“端盘子”的。朴素的话语,耐人寻味。

 

  服务是权力的本质所在,心无百姓莫为官。在古代,爱民如子、视民如伤是为官从政最基本的“官德”。现代行政伦理更是强调权力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功能。于共产党人而言,“为人民服务”前加上了“全心全意”的限定词,执政为民的底色更显沉稳厚重。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郭明义到菊美多吉,胸怀百姓、心系民生,向来是好党员好干部的共有品质。

 

  也有些党员干部,“血肉联系”只喊在嘴上,“鱼水情深”不过是个幌子。有的整日里琢磨吃喝玩乐、拉团伙找靠山;有的头顶“能人”光环,却自我极度膨胀,不仅大搞“一言堂”,连参加党代会返乡,都要组织当地民众“夹道欢迎”;更有甚者,视百姓利益如无物,待民生疾苦若无睹,为了个人政绩不惜大肆甩卖国有资产、强行征地拆迁……古人云,“官视民如草芥,则民视官如寇仇。”心中没有百姓,不仅会误事殃民,迟早也会跌跤。

 

  有人说,良心永远比黄金贵重,于党员干部而言,为民办事的良心够不够纯,关系重大。那些四体不勤、放不下官老爷架子的人,那些眼睛往上看、谋政绩不顾民生的人,那些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抱怨“官不聊生”的人,病症不同,病根却都在“良心”上。良心坏了,无论昏昧平庸还是能力超群,怎么可能干实事、干好事?每一笔问题干部的良心坏账,都是以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为代价的,违法违纪可以受到法纪惩罚,良心坏账则不易抹平。良心上不能有欠账,对任何党员干部而言都不是过分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庆招待会上提出八个“必须坚持”,头一条便是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在党做什么”,思一思“当官图什么,身后留什么”,便不难区分价值的大小之辩、权力的公私之别;看清自己也看轻自己,看中人民也看重人民,便不难疗治惟我独尊的自大病、目无一切的冷心肠。走得再远都不忘记为什么而出发,让为民情怀内化于心、见之于行,永远是不断赢取事业胜利的秘诀。

 

  “在思想和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一位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发出这样感慨。心胜,乃是一切胜利之源。那些作风改进、经济转型、权力改革、法治跃步过程中遇到的艰难,莫不需要心灵深处的“天人交战”,莫不需要“以百姓心为心”。坚定为了群众一切的观点,站稳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场,让“为民之心”复苏生长,让灵魂获得信仰的滋润,我们的事业定然风雨无阻,所向披靡。

 

  “人民永远是靠山。”百岁上将吕正操曾这样深情寄语后来者。天下为公,人民最大。用“群众”这个根本擦拭心灵之镜,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砥砺精神之钙,共产党员的“金字招牌”必能任时光流转而始终光辉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