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热血绘太阳 让你生命满阳光
——成都医学院红十字协会无偿献血活动现场速写
• 杨帆 孙燕泥
5月13日,在成都医学院红星广场旁,八一大道边,人声鼎沸、欢声笑语,标语、海报把这里装点得十分热闹,同学们像赶集一样不断地涌向这里,他们不是去购物,而是来献血,参加由成都医学院红十字协会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和成都市血液中心举行的“以我热血绘太阳,让你生命满阳光”的无偿献血活动。
走进采血车,同学们依次并坐在两边等候献血,医生在过道查看献血者的体检表和询问身体状况,护士在工作台有条不紊地忙着采血。
正准备献血的是一位藏族同学名叫土登扎巴,我认识他,那是在2013年的元旦晚会上由他领衔表演的集体舞《相亲相爱》节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问他为什么来献血?他说:“我们藏族人信佛,多做善事有好报。献血,是为了救死扶伤。佛祖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自己也信佛,这次来献点血,是利人利己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在随后的交谈中,他时而流露出了淡淡的忧伤。他的家在四川甘孜州,那里有雪山草地和秀美山川,是旅游的好去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种地方传染病给美丽的故乡蒙上了阴影,那种人兽共患的名叫“棘球蚴”的寄生虫病,给乡亲们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为了消灾,土登扎巴一边与家人常去庙堂祈求神灵保佑,一边刻苦学习,梦想将来当一名消灭这种“怪虫”的“门巴”。2012年,他背着背包,踏着铺满红叶的山路,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成都医学院,这次献血是他来校后的第三次了。交谈中,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挽起了土登扎巴的衣袖,护士将一根粗大的针刺进了他的血管,坐在旁边等候献血的一位女同学看着扎针的情景,脸上直冒冷汗。这位同学名叫李双伶,是来自检验医学院的大一学生。说起献血的事,她是又想,又怕,但绝不是因好奇而为之。去年入校时参加献血活动,因年龄小未达到要求只好作罢,这次条件成熟了心里想着一定要如愿以偿。献血前,她紧张地问医生:“能少抽一点吗?”医生点了点头,热心地为她消毒采血,由于她怕扎针,弄得天天与针打交道的护士也有些紧张,结果李双伶成了当天唯一被扎过两针的人。当第二次进针时,她时而望着窗外那幅写有“以我热血绘太阳让你生命满阳光”的红色标语,时而看着渐渐鼓起的采血袋,清澈的双眸闪烁着泪花。此时,采血车上的人越来越多,把我挤下了车。采访中断了,给我留下了遗憾。
正午,烈日当空照,献血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时出现了许多熟悉的“献血大王”。校外有着114次献血记录的杨秀伟来了,校内检验医学院的文勇来了,生物医学系的曹小华来了……。成都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常务理事薛聪骄傲的说:“今天不仅有‘献血男大王’,还有‘献血女大王’,那些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多半是‘献血女大王’。”于是,我有些愕然:众里寻她来回度,蓦然回首“红马甲”却在采血处。
看着采血现场的宣传海报,笔者感慨不已,海报上的那些老照片诉说着成医人服务社会的历史,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战争年代,战争在哪里打响,课堂就设在哪里。和平时期,哪里需要医疗帮助,他们的社会服务就到哪里。地震灾区、革命老区、艰苦地区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最令人难以忘却的是前几年,成都市北郊三环路边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公交纵火案,数十人瞬间成为了植物人,伤员被送到成都军区总医院抢救,成都医学院闻讯后,迅速派出了献血队,军民联手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服务队宣传资料显示:近年来,成都医学院先后组织在校师生、员工为部队、地震灾区等单位和地方无偿献血20余次,献血者超过17000人次。2013年,成都医学院荣获“2011-2012年度成都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优秀团委”,担任成都市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城市之心支队长的文勇同学,不仅要管理14所高校无偿献血服务队工作和成都市无偿献血志愿者网络维护运行,而且还把工作实践进行理论升华,在《中国输血杂志》上发表了“成都市新都区居民无偿献血知晓率的调研”论文,他和检验医学院唐慧玥同学被成都市卫生局血液中心评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在春熙路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照中,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高度赞扬了成都医学院大学生们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蓉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的贡献。成都医学院副院长、红十字协会会长郝明教授颇有感触地说:“我们输出的是血液,传递的是爱心,延续的是生命!”
采访结束时,已有387名同学成功献血。成都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们在整理当天的收获时,脸上荡起了微笑,他们的微笑与对面由学校领导、师生员工们组成的“笑脸墙”相呼应,愿灿烂的笑容像校园里的月季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