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以平和心态看待我国外贸发展

20.05.2014  14:28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张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张骥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目前外贸的形势在国内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中长期的外贸形势张骥给予了详细的分析。

当前的外贸形势实际上和中长期的走势是相关的。我们整个的走势,既有一些外部的因素,也有一些内在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从1978年-2008年,按照海关统计,中国货物贸易一直是高歌猛进,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概括,年均增速接近18%,世界排名从1978年的32位提升到现在的第1位,应该说取得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国家正确发展战略指导下,广大外贸企业艰苦努力取得的,也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果和体现。同时,我认为,也有它特殊的背景,这种背景的变化,对我们进一步判断中长期的走势会有帮助。

这个特殊背景有几点:一是世界经济长周期的繁荣。从1979-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4%。世界贸易年均增长8.2%。二是全球化加速发展。一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纺织服装、家具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亚洲四小龙向中国大陆转移。九十年代后期,IT产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也从日韩和欧美向中国转移,形成了强大的出口能力,也助推了我们贸易大国的形成。三是美国的IT革命和金融创新,助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另外也助推了国际产业的转移。四是我国具有低要素的成本的比较优势,在长时间当中是比较稳定的,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相对较低。

1995年-1999年,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年均劳动成本是729美元,是美国的1/40,泰国的1/4,甚至还低于印度的水平。所以在那种背景下,我们的外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就是靠我们的传统优势,靠我们的低要素成本取得的。以机电产品为例,如果不发生金融危机,还是保持2002到2007年的增速,那么到2012年时,就将是日本、美国、德国出口的总和,占到世界的40%,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是不可持续的。

现在,刚才说的这些因素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同时也要看到深层次因素的变化,我们也应以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贸易发展。一是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尚难以快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发达国家均提出产业回归,对我国的产业转移放缓。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产品首当其冲,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延伸,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延伸。四是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但是我们还有我们的优势,还有诸多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第一,世界经济还在缓慢复苏,外需有望逐步改善,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实质进展,东方不亮西方亮。

第二,我国仍然具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完备、人力素质较高、营商环境良好等综合竞争优势。

第三,已经培育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市场主体。

第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工作。近年来,出台一系列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文件,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五,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决定,特别是随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各项改革任务的推进落实,将为外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总的来说,外贸持续高速增长的时代应该说已一去不复返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对外贸易将在中低速区间内合理运行。我们有信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外贸稳定增长、结构改善,发挥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