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沈彬彬:以《左传》中的士大夫形象为镜正国人衣冠

01.01.2015  16:52


左传》一书兼具儒法兵三家思想,但最主要的思想倾向仍属儒家范畴,而构筑儒家思想体系最为重要的一环则是文人士大夫群体。《左传》就其艺术成就而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撑起了半壁江山。尽管《左传》中的文人士大夫,有的频频出场,有的一闪而过。但无论是浓墨重彩在历史的舞台,亦或只是轻描淡写在历史的扉页,作者在塑造这些士大夫时,都试图抓住人物性格或其他特征中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来凸显人物,使他们成为具有某项特征的典型或代表。纵观全书,书中的士大夫形象大致可以根据善与恶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匹夫有责的贤臣良将形象、安身立命的士大夫形象和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形象。唐太宗曾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有鉴于此,本文希望以《左传》中的士大夫形象为镜,正一正国人的衣冠,探一探国运的兴替,清一清国家的得失。

匹夫有责的贤臣良将形象

本文就《左传》中《曹刿论战》这一章节,摘取以曹刿为典型的士大夫来分析匹夫有责的贤臣良将形象。《曹刿论战》中记载道: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文章一开头,就直奔主题,即“十年春,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以上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面对齐国的进犯,曹刿主动请求进见庄公,见之前还交代了其与“乡人”的一番对话。乡人善意地劝说他不要去参与“肉食者”的事,曹刿却坦直地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乡人所表现出来的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相反,曹刿表示出对“肉食者”的不信任并积极要求参与国家的决策的强烈意愿。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何以战”,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最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依赖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是尽职于民,进而得出“可以一战”。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确实比“肉食者”高明。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露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现实;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有强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

安身立命的士大夫形象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道,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孔子说:“君子安守窘境,小人面对窘境便会胡作非为。”而夹在君子和小人之中,则有这样一个士大夫群体。他们拥有卓越的才能,也有一颗尽忠报国的雄心。但动荡的社会局势和变幻的人心常常将他们推向风口浪尖,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一边是忠君爱国、不事二主的儒家思想,另一边则是关注生命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生死存亡的危难现实。而在这时,他们往往选择顺从现实。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有的选择了置身事外、一隐桃源;有的选择了屈节易主、另立山头;更有甚者选择了妄自为尊、专权欺上。

本文就以《左传》中宫之奇、管仲、郑祭仲三个典型的士大夫为例分别来分析在两难境地中最终选择安身立命的三类士大夫形象。《宫之奇谏假道》中记载道: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故事背景是说,宫之奇在多次劝谏虞国国君不要答应晋国为了讨伐虢国向虞国借路的要求无果之后,选择携带族人妻子离开了祖国虞国,躲避祸患。而管仲则在帮助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齐侯之位失利之后,“杀公子纠于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在这个以公子纠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团当中,只有管仲一个人苟活了下来。这种结局与管仲本人最后选择的“变节”密不可分。而对于祭仲而言,《左传》中记载道:

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jí),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

故事是说,祭仲凭借郑庄公的宠信,成为卿大夫,他遵从庄公的遗命立昭公为国君。但昭公的弟弟厉公却取得了宋国人的支持,宋国人为了帮助厉公,诱骗祭仲并将它逮捕,逼迫祭仲立厉公为国君。祭仲为了能顺利脱身,答应改立厉公。为了自己的生命与权利,他废立一国之君于朝夕之间。不久,祭仲手中的权力招致了厉公的嫉恨。恒公十五年,郑厉公派雍纠杀祭仲,被祭仲预先得知,于是祭仲又采取措施,杀死雍纠,使得厉公出奔蔡国,而让昭公又重新归国掌权。如是反复,祭仲之心,路人尽知也。

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形象

本文就以《左传》中庆父为典型的士大夫为例来分析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形象。《左传·闵公元年》中记载道: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意思是说,闵公元年冬天,齐桓公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鲁国的基本情况: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心、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其欲自立。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令立(子开)闵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不太平。)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死了鲁闵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

本文通过对《左传》中曹刿、宫之奇、管仲、郑祭仲、庆父等士大夫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国难当头时匹夫有责的贤臣良将、安身立命的士大夫、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形象呼之欲出。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物形象却不断轮回转世。扪心自问一下,作为一个国人,在国难当头和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又将以怎样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我们的子孙后代面前?

常听人悲叹: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良知是路人。于是乎,一时间各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言行甚嚣尘上;于是乎,似乎安身立命应当成为人生在世的不二法则;于是乎,乍一看乱臣贼子的勾当似乎也是有理可循。但试问一下,倘若人人都如是左右逢源,个个都此般寡廉鲜耻,那么,我们的人民将会是怎样的人民?我们的后代将会是怎样的后代?我们的社会将会是怎样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又将会是怎样的国家?

私以为,行走当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重拾士大夫中贤臣良将之金玉品质。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即便生不逢时,对社会和国家有种种不满和偏见,我们也应当静下心来。先不要厉声质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先扪心自问一下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我们有理由相信,倘若每一个国人都能力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么,伟大的中国梦终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沈彬彬,浙江绍兴人,出生于1993年12月25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大三学生,历任2012级外国语学院德语一班班长、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校园大使团大使、职业精英社副社长、西南交大新媒体联盟官方微博主页君、德语系特约通讯员等职务;曾获“浙江省三好学生”、“绍兴市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特等奖学金”、“四川省首届高校德语专业辩论赛第一名”、“西南交大优秀学生党员”、“西南交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热爱古文,推崇国学。曾获美誉:沈诗任笔,文质彬彬。梧桐嘉木,凤凰求栖。深信士不可以不弘毅,所谓非弘不能任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