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开放聚合成都发展大气场

21.12.2015  18:44

张继

坚持开放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在日前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进双向开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加快建设国际内陆型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扩大和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改革与开放,相生相伴,如影随形。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说到底都是为了发展。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这是成都实现“十三五”总体目标的必由之路。实施“全域开放”战略,统筹推进“双向开放”,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在接棒“十三五”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的赛场上,成都奏响一曲开放大合唱。

首先,构架全域开放战略打开发展端口。在成都十三五规划中,这个开放格局是多维和全面的,有开放的制度创新突破,有开放的重点聚焦,有内外、全景式、广覆盖的开放端口。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着力于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依托城市,建设国际内陆型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把成都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这是一种统筹全局的战略谋定,更是一种宏大的胸襟与策略。

在成都开放的大工具箱中,构架和支撑成都全域开放战略的机遇和政策实实在在。从国家互联互通计划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铁路港,从蓉欧快铁和中亚班列到西部高速公路枢纽,从国际内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到国际区域物流中心,成都的外向发展战略都有对应的发展端口。

其二,打造开放门户城市确定发展方位。成为区域开放的前沿和标杆,这是成都下出的一着先手棋。开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向哪个方向发展,成都“十三五”圈定“开放门户”这个靶心。从国家战略层面而言,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西边大开发战略,都把重心和方向放在中西部。

在中国经济的“西进运动”中,成都占据优势。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成都可对接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可承接长江经济带沿线重点城市产业合作、京津翼、环渤海、泛珠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打造“西部开放门户城市”这是成都的发展机遇,也是成都的应尽责任。

其三,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标注国际化刻度。成都不只是中国的成都,也是世界的成都。如何让成都迈入国际化轨道?成都打出迈向国际化的组合拳。优化开放环境,打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环境,深入实施“筑巢工程”,提升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环境。扩大产业开放,推动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广泛汇聚成都。优化外贸结构,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成都与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268家,经济外向度已达35%。这一组数据说明成都的开放型经济高地正在隆起和攀升。随着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成都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与国际化进程还将大提速。着手开放体制改革,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及内陆自贸区争创,加之中韩、中德、中法三大园区的规划建设的推进,无不证明成都正在以大开放聚合发展大气场。